如何城市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 17:30 经济观察报 | |||||||||
吴洪森 解决三农问题只有依靠城市化,使现有的9亿农民只留1亿在农村,其余8亿进城成为城市居民。为什么说解决三农问题只有依靠城市化呢?道理很简单,农产品附加值远低于工业品附加值,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这大多数人口必穷无疑。在农产品中,种粮的附加值又是最低的,从事农业的人口中,如果又大多用来种粮,就会穷上加穷。
我们能够人为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增加附加值吗?不能。全世界没有哪个政府能做到。既然不能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来消除农村贫困,那么能做的就是减少农业人口。除了城市化,还有别的减少农业人口的途径吗?没有。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城市化战略了。 中国政府1998年提出西部开发战略,想走平衡发展道路。我认为这条道路并非坦途。因为无论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还是交通运输条件来看,西部作为内陆地区都不具备形成优势工业化的条件,不能形成具有优势的工业化,也就不能形成有高度经济效益的城市化,这样的战略会有成效吗?既然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惟一出路,既然东西部平衡发展的战略难以有成效,那么我们应该实行怎样的城市化战略呢? 我认为,应该继续强化优化东部沿海地区,使现有已经形成比较优势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继续发展、集中和扩大,把它们打造成超级都市圈,使这三大都市圈具有容纳10亿人口、占国民经济比重85%以上、出口贸易占95%的功能。 为什么应该选择这样的城市化战略呢? 第一,从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表现来说,这三大地区的城市化优势是自然形成的,政府应该顺势而为。 第二,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都表现出这样的规律:人口密度越高,经济效益也相应越高。以珠三角为例,该地区土地面积将近5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1000人。珠三角的面积只有全国总面积的5%,可是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却占全国国民经济20%的比重。长三角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400人,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上海浦西地区,达到每平方公里3.5万人,可是经济效益也是这地区最高的。美国东部纽约城市群和西部大洛杉矶城市群的经济比重占全美经济80%,日本东京到大阪短短600公里距离,凝聚了全日本45%的人口,经济比重也占到了80%。 第三,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条件建造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群。这是由运输成本决定的。正是现代经济和海洋运输紧密相连的特点,决定了内陆地区无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化优势,自然也决定了西部开发的举步维艰。其次,城市整合和发展的规模越大,其发展红利就越大,并且成几何倍数上升,当地级城市发展为省级城市,其发展红利是10倍,当省级城市被整合到跨省发展的超大都市圈,其发展红利就可达到100倍。因为人口密集的都市群,缩短了运输距离,加快了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除此以外的教育和文化效应都会带来成本降低、效益上升。 正是基于以上三大理由,中国城市化战略应该选择顺势而为,继续迅速发展和扩大已经初具规模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都市群。将长三角北延至安徽省芜湖,南下至浙江金华。按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000人为城市化标准,该地区可以密集5-6亿人口;将现有的广东珠三角和福州厦门连接成东南沿海城市群,至少可以容纳2亿人口,渤海湾从北京算起一直延伸到江苏东海,可以密集起3亿人口。据测算,中国到2030年将达到人口最高峰16亿,之后,人口将开始下降,降到12亿为人口平衡点。三大超级都市圈容纳了10亿人口,还有6亿人口,其中1亿在农村,2亿在小城镇,3亿分布在中部的武汉-长沙-南昌、西南的成都-重庆、西北的西安-兰州以及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等次级城市圈。当农村人口只剩下1亿,即使农业生产效益从现在开始停滞不前,到那时也等于现在9个人的收入给1个人了,农民怎么会不富裕? 一定会有人说,城市规模过大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这我承认,但也必须看到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没有负面因素的方案,只能是相比较哪个更加有利而言。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稀少,不搞人口高度密集型超级都市圈发展战略,就业问题、环保问题、能源使用效率问题以及三农问题都无法解决。 清华大学环保系曾做过一项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西部土地沙化主要原因是人畜过多。与日本相比较,人口密集发展的好处更是一目了然。按照国土面积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大于中国,但是日本环保以及原始森林的覆盖率比中国高得多,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口高度集中在城市,农村尤其是山区,人烟稀少,环境自然就被保护起来。而按照密集人口的沿海超级都市圈发展战略,即使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只有2500人,容纳10亿人口也只需要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才是对有限土地最大限度的节约利用,况且还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打造东部超级都市圈的道路。基于这样的战略,我们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进城的农民扎根落户,使他们尽快成为城市居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进城打工只是为了赚点钱,然后回家乡。为了吸引农民工安居城市,政府就必须投资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和子女受教育问题。比如,政府可以投资建造简易实用的住房,廉价租给民工;可以在民工聚居地设立低价甚至免费的医院和诊所;义务教育经费可以拨付到每个受教育者,让义务教育经费跟着人走,这样进城打工的农民,把他们的孩子带到城里也带来了教育经费,就不会成为城市教育的负担,他们跟着父母在城市长大,到他们成年,就完全适应城市生活了,自然成为城市居民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