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14:4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金融时报》(3月28日) 台湾地区需重新考虑经济政策 反复无常、支持率下降的陈水扁最近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加强限制私营企业对大陆的投资,以期增强台湾的经济安全,但很可能适得其反。中国台湾地区一直规定,禁止上市
到目前为止,这些控制措施并没能阻挡台湾企业到大陆投资。台湾地区的这些限制措施,只会增强逃避这些限制的动机。比如一些台湾企业到香港上市股票,其它企业则在为未来大陆项目物色台湾以外的私人股本伙伴。而且,这些控制措施不仅难以实施,还会在经济上起反作用。它们会阻碍企业将在大陆所获的利润返还台湾,因为企业也许难以获准将这些利润重新投资于大陆。此外,据估计,这些措施已鼓励60万台湾商人在大陆永久定居,导致了人才流失。企业不愿在本土投资,削弱了台湾经济,台湾地区已错过了近期东亚其它地区的经济复苏,其年经济增长率已跌至4%,只及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近期水平的一半。 所以,台湾地区需要重新思考政策。除了放松这些限制外,台湾应寻求与大陆建立直接通航联系。在台海问题上,陈水扁把问题搞得很糟,他顽固地拒绝寻求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陈的执政无方,已大幅降低了他的支持率,并提升了赞成通航的主要反对党国民党的支持率。如果目前被看好的国民党赢得2008年的下届“总统”选举,那么政策或会改变。出于对台湾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安全的考虑,这种改变还是越快越好。 《华尔街日报》(3月28日) 中美关系的一些视点 美国前任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将充满变数的美中关系称为新时代的“金融恐怖平衡”,不过这种观念并不令人信服。萨默斯的这番言论和阐述美苏冷战的“核恐怖平衡”概念异曲同工。当时双方都拥有大量核武器,因此为避免“同归于尽”,谁也不敢首先发动战争。 在各方为4月20日的中美领导人会晤做准备之时,一种关于美中关系的、有些经不起推敲的理论浮出水面。这个理论认为,由于贸易战或金融战将对两国的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经济上的同归于尽”——因此尽管贸易局势日趋紧张,但谁也不会首先挑起事端。按照这个理论,中国不会停止每月在外汇市场购买数十亿美元的做法。因为中国停止购入美元将导致美元崩盘,而这又将影响中国经济奇迹赖以存在的根基——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同理,美国也不会因人民币汇率而实施严厉制裁,因为这会导致通货膨胀、利率上扬和经济衰退。但不要对这种理论深信不疑。对对方的错判通常是很多无意冲突的根源。 关于中美关系,存在另外一种视点。“China: The Balance Sheet”的合著者、经济学家佛瑞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表示,“中国乃至中美关系的走向将决定这个世界未来几年的战略格局”。这本书对美国对华政策开出了一剂药方,具体包括三方面:用国际准则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让中国成为确保这些准则实施的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另外,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解决美国自身高负债、低储蓄的问题。同时伯格斯滕担心的是,如果金融不平衡的情况没有得到快速而切实的解决,那么全球贸易体系可能崩溃。 现在,似乎美国国会从优柔寡断的布什总统手中获得了中国政策的控制权,在国会上,共和党领导人在许多问题上也开始与布什唱反调。从长期来看,随着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减小以及中国国力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将逐步提高。 德国《商报》(3月28日) 乌克兰的深层危机 乌克兰正面临着一场危险的严峻的政治考验。出于对总统尤先科的不信任,渴望真正改革的乌克兰人更多地支持起了他的前盟友季莫申科和竞争对手亚努科维奇。以目前形势判断,可能是“橙色”军团复合,也可能是尤先科与劲敌亚努科维奇联手。 这场内政斗争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处于东西交界的乌克兰需要一个明确的远景目标:必须在中期内成为欧盟的成员,才可能会使目前正在激辩中的欧洲能源安全问题不会成为无稽之谈。欧洲也应明白,缺少了乌克兰和土耳其,在当今世界政治局势和伊朗核问题的背景下,欧洲稳定的能源供应将得不到保障。 《金融时报》(3月27日) 博客与公民新闻 这是公民新闻业的一个开创性例子,普通人可以参加新闻采集过程的概念于最近推出:纽约的闲聊博客网站Gawker将它的专栏Gawker Stalker做成了地图形式。Gawker Stalker是收集曼哈顿区名流行踪的专栏,这些信息由它的狂热读者通过电子邮件和及时讯息予以报告。这当然好,不过Gawker在互动地图上标记名人行踪的行为得罪了一些名人。 Gawker Stalker是地道的公民新闻的一个实例。互联网已经引爆了舆论写作、记日记、图片储存和新闻汇集的热潮。但迄今为止,非专业人士还没能拿出大量第一手新闻报道。 鉴于目前人们狂热地认为互联网能使传媒民主化,上述问题值得注意。互联网对新闻业的某些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最明显的是评论和分析。现在每个人都能成为专栏作家:你没有必要非要通过旧式传媒的看门人。人们可以展开争论。而且,互联网还允许新闻以流动形式汇集并重新排版。博客们同样可以链接到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新闻,并进行议论。正如默多克先生所认为的,这削弱了传统编辑们的权力。现在除了编辑和记者对事件的“挑选权”,任何人都可以挑战专业人士的判断,博客网站已对新闻媒体未予重视的故事进行选择和发布。 在公民新闻问题上,公民记者的相对优势是在当地,因为在当地人们会目击到没有被专业记者报道的一些事件,可以进行补充报道。这让人们消息更灵通,但并非人人都喜欢。或许一个人的公民新闻新天地是另一个人的地狱,在那里每个过客和雇员都是潜在的告密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