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反哺 主角与新农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14:12 招商周刊

  李广锋

  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达3万亿元,如果全部用于农民,农民以8亿人计算,每人每月不到400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关键是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能得到国家和整个社会格外的培植和呵护。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的建设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已经写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此,想必没有人会持反对意见,关键是新农村应该怎么建?

  1999年,北大林毅夫教授针对当时

通货紧缩的形势,第一次提出了“新农村运动”的概念。他指出,解决中国工业生产过剩、内需不足的突破口,仍然在农村。7年间,这一观点被广为流传。但实事求是地讲,这一观点仍然是站在城市看农村,并且带有一种较强的功利色彩。农民本不富足,非让他们积极消费或去人为制造消费,也不现实。笔者“斗胆”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明确一点: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去为农村、为农民谋些利益,而不是背后总想着去解决城市及城市人自己的问题。

  关于怎样建设新农村,相当多的专家推崇韩国“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经验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水泥和钢筋,修路、建房,改善农村面貌。而对于中国来说,农民人口如此之多,农村地域如此之广,国家财政还不充裕,有限的转移支付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可以计算一下: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达3万亿元,如果全部用于农民,农民以8亿人计算,每人每月不到400元。

  并且,大规模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会要求农民出钱或出工,农民刚刚从农村税费中基本解脱出来,又将背负上新的经济压力。我们曾经全国农村学大寨,一哄而上造梯田,这种运动风潮不能再出现在新农村建设中了。

  一味看好韩国“新村运动”,还反映出一些人基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角”到底是谁?不是国家,不是城市和工业,真正“主角”还是农民自己。

  现在拿国家的钱,不管是去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电话等,还是去推广农村养老和

医疗保险、补贴化肥农药、免费发放课本等,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国家“贴钱”只能起到诱导作用和改善生存环境的作用,农村发展关键还得靠农民自主创业。

  补充一点,对于“主角”,笔者说是农民而没有提到农业,是因为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在当今这个已经发展到知识经济、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世界,农业必然属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发展中的大国,即使是有限的现代农业,也解决不了中国众多农民根本的致富问题。

  建设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是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动力源。而这种积极性又从何而来?

  笔者在高中以前一直在鲁西南的一处农村成大。春节回老家,父老乡亲告诉说:现在农村最大的问题是人心散了,家家户户自寻财路,集体的事没人管。农村税费基本取消后,加之没有其他资金来源,不少村集体可谓不名一文,村干部都没人愿意当,有的村甚至三四年没有村主任了。一没资金,二没技术,相当多的村户农业外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

  这就是中国农村现状的典型缩影。

  近日,中央电视台还有两档节目让笔者震动:一个是“

焦点访谈”报道山西的一些乡镇“面面儿”(咖啡因类毒品)盛行,甚至在热闹的婚庆场面上,主人家也备了“面面儿”招待客人。“面面儿”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管理的散乱现状。另一个是CCTV二套节目披露海南锦绣大地公司仙人掌订单诈骗案。不少农户接受了锦绣公司仙人掌培植项目,并签订了产品回收合同,但是到最后产品没人回收。农户少则损失几万元,多则三四十万元。仙人掌订单诈骗案,同时揭示了农民单户创业的外部环境之险恶。一个村里或几个村里有一个上当者,其他农户恐怕都不敢再轻易找财路了。如此几番,人的求富之心就要死掉。

  媒体上刊登一些先进农村的发展经验,也并不是让落后农村简单地去模仿。中国新农村建设没有简单的模式可以遵循。从国家层面讲,韩国“新村运动”不行;从一村一户讲,国内的华西村、南山村恐怕也不行。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关键是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能得到国家和整个社会格外的培植和呵护。

  对普通城市居民来讲,我们希望农民兄弟即使外出打工,也能安心地工作,工资能安全地带回家。如果在市区碰到农民工能给他一个微笑;作为公司老板,能不再克扣他们的工资。我想,这也是对新农村建设的一种贡献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