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对于规划两字的误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08:0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白庆华 从“计划”到“规划”,一段时间以来引发的议论不少。比如,日前就有评论认为,“一字之改,寓意深长”,随着“中国大踏步进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破除”,今后不再需要“五年计划”,一切靠市场调节。此外,还有一些官员认为,“反正是个规划,很松动的,可执行也可不执行,今后不会有人对照检查的”。应该
在我看来,“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叫法上可能更确切些,但也仅此而已。无论是“计划”,还是“规划”,都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预想和筹划,都是应该“一旦制定,坚决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划”和“计划”并无本质的区别,大可不必因为“一字之差”而人为地赋予其那么多的“深意”。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计划”并不必然与市场经济相冲突,并不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今后就不再需要“计划”了。我们不能将“计划”简单等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也不能简单地在“规划”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画等号。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必须真正承担起“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在维持社会公平等方面,政府理应发挥“有形之手”的调控作用。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将市场竞争和政府调控两者的力量很好地结合起来。无论是“计划”还是“规划”,在制定中都应注意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均衡作用,而且,一旦制定,都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才是我们特别应当关注的地方。 正如经济管理界有关专家所主张的,类似误读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这类“顺竿爬”的不良作风则可能造成学术和思想的混乱。其中,尤其要警惕一些官员认为“反正是个规划,很松动的,可执行也可不执行”的错误观念。如果将“规划”二字作了这样的理解,则无疑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规划”同样有其严肃性。在“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指标中,首次分了预期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两大类,预期性指标是预计和期望达到的目标,主要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必须实现的目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来确保实现。约束性指标被赋予了强制性,具有法律效力,绝不是“可执行也可不执行”的指标,对此,不允许有任何误读。 笔者认为,“计划”也好,“规划”也好,其制定关键要切合实际,要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和客观现实,同时,目标一旦确立,就不能停留于纸面,而要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这才是当务之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