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税收偏食在利润数据面前的无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06:52 每日经济新闻

  马红漫

  4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调整即将开始实施。如果说消费税的调整意味着对消费领域的导向变动,那么由此而来的诸如暴利税、增值税的调整可谓对生产领域的税收体制改革。消费和生产领域两相呼应可以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效应,但是笔者认为,税务制度对消费领域的引导效果更加明显,而对于生产领
域的调整则需要更加深入的配套改革措施方可奏效。

  最明显的例子是,国企、外企与民企所享受的税率政策各不相同,但似乎并未起到预想中的作用。日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额达到1026亿元,同比增长56.7%,增幅同比上升49.1个百分点。亏损额接近1998年巨亏时的水平,是历史上第二个亏损高峰,亏损额增幅则创下了近16年来新高。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虽同为33%,但实际税负内资企业在28%、外资企业在10%左右,名义税率与实际税负差距较大。

  国家统计局的有关专家分析了国企亏损增长的四点原因,分别是:产品成本上升较快;价格机制尚不完善;产能过剩效应释放;缺乏核心技术。可以看出,除了最后一条外,皆归罪于外部经济形势和政策因素,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法难道不灵了?而外企虽然盈利颇丰,却很难整合成为有效资源。

  税收优惠政策无奈于冰冷的数据。

  与此相对应的,多数难以享受到优惠的民企一族倒是红红火火。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利润增长最快,实现利润1975亿元,增长47.3%,增幅位居各个所有制企业类型之首。

  诚然,2005年中国整体宏观经济走向初步显现出了

通货紧缩的倾向。由于上游资源价格上涨,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相对恶化。但是,面对同样恶化的外部环境,与国有企业相比,相关政策扶持更加缺乏的私营企业为何能够一枝支独秀呢?可见,导致国有企业遭遇“滑铁卢”的原因绝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外部环境的恶化。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内部体制改革的滞后和理想化,才是其在政府隐形信用、财政信贷政策扶持下,依然无法摆脱“轮回困境”的根本原因,而且这一无情的“轮回”恰可成为判断未来改革取向的破题之笔。

  国企盈亏轮回反映出的是改革的深度问题,证明期望通过所谓“帕累托改进”来实现皆大欢喜的格局已然不足。体制深层的矛盾被掩盖却只是暂时的,一旦环境恶化,其内部未被化解的核心问题必然会重出江湖,甚至以更加恶化的形式来显现它的存在。此次突如其来的国企巨亏就是典型的例证。

  在2000年时,原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在当年的两会期间,谈及国企改革,一方面对国企扭亏的总体形势表示欣慰,另一方面也遗憾地表示,仍有大批该退出市场的企业不能及时退出,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宁愿拥有亏损“身份”也不愿扭亏,以免会丧失优惠的“待遇”。

  同样的问题,对于税收而言,其所发挥的更加是一种外部导向作用,难以深入到企业体制和政策要害。比如对于石油垄断企业的资源税,固然可以调节生产企业的利润,为社会整体效益服务,但是另一方面,依照产业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整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无法通过税收调节产业绩效来调整,所以核心问题尚有待破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