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波兰道路的思考:私有化的后果会如何(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水皮杂谈

  “在所有实行了经济转型的经济体内,因之发生的所有制构成上的变化并没有严格按照改革家们的设想去发展,而且同样令人感兴趣的是,它们所得的一切结果都是前所未有的。”

  波兹南斯基为中国读者写下这段话的时候,百感交集,波兰私有化现在的结果也并非政府的初衷,但是对所有权进行的激进改革导致国有资产的绝大部分落到了外国人手中。

  在波兰人看来,不建立私人所有制,便不会有市场经济。但是如何把数额庞大的国有资产交到私人手上呢?是通过免费向本国国民分配实现,还是通过向投资者出售实现,却是一个问题。虽然把国有资产奉送给本国公民的思想最早还是在波兰酝酿的,但是在整个东欧地区却没有得到改革操纵者的认同。根据市场教条主义的认识,一切资源都必须根据他们的价格进行分配,于是拍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手段。

  无论是发行

股票公开上市式的拍卖还是直接销售式的拍卖。后果是一样的。

  1990-1992年,波兰政府选择了10家效益最好的国有企业上市,很快这便成为外资的机会,上市的10家公司无一例外被外资控股。

  私有化之初,为了能够向国民免费分配国有资产,波兰成立了10多个全国投资基金,国民所分配的私有化

证券按照等值原则转化成了这些基金的股份,而国家将一部分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给这些基金。经过2-3年的磨合和整顿,到1995年,投资基金又将自己控制的绝大部分资产出售给了外国投资者。

  波兰被外国人买走的情况是不可避免还是人为造成的?

  激进的改革使得波兰人没有民族资本主义生成和成长的时间,也就失去了财富积累的空间,这一点和中国在渐进的改革中欠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存,从而为民营资本的成长提供可能形成鲜明的对照。

  但是,资本的力量并不是全部。

  “缺乏民族主义是目前东欧国家所采取的虚假改革方针的根源。在东欧,人们既不具备法国人所说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民,也不具备德国人所说的对历史的集体认同感。很难想像一个被剥夺了自己大部分资产的社会,会具有很强的来源于民族主义的公共利益意识。”

  这就是全球化冲击下的波兰私有化,波兹南斯基认为,同社会主义的“工人国际主义”为理想一样,波兰新兴的资本主义也是建立在类似“资本家国际主义”理想之上的。在一些书呆子眼中,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全球资本主义。在这样的制度下,民族边界消失了,投资人的国籍也不重要,资本已经分散并且匿名,国有资产落到何人手中又有什么关系呢?

  波兹南斯基认为,波兰“不完善的市场”之所以出现,和“自由派思想”知识分子对于集体意识操纵有很大关系。

  在国家社会主义向某种形态的资本主义的转化过程中,有两大利益集团。一个集团由那些希望自己成为资本家的人组成,另一个集团由那些自己并不想成为所有者而只想在过程中捞取好处的人组成。从道德层面看,后者似乎更有感召力。

  “正是这批对自己去接管国有资产并没有多少兴趣的人,却拥有足够强大的影响力,使他们足以保证国有资产被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能够随意压低价格将这些资产处置掉。”

  “他们之所以会选择某种特定形式的私有化模式或者说手段,也是因为他们具有的可悲人格给他们的巨大影响,他们不但讨厌原有的资本所有者,而且特别憎恶本地的资产阶级分子。正是这么一种消极心理,使他们不愿意自己也变成资本的所有者,但在他们看来,如果必须有人来扮演这种角色,这些人一定不是本地人。正是带着对本地人的成见,知识阶层的这种社会群体总体上讲全部公开支持外国人。”

  这真是典型的“崇洋媚外”。

  很多人都知道波兰的独立工会,从人数上讲,独立工会拥有足够的代表性,完全可以将政权揽在自己的手中。但是有意思的是,独立工会并不想成为政党,而是自我设计为维护工人经济利益的组织。正是按照这种政治安排,由瓦文萨掌舵的独立工会授权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主联盟提出改革纲领,而这一任务又依次被交到了

财政部的巴尔策罗维奇一个人的手中。即使在独立工会演变成了团结选举行动党并上台执政之后,巴尔策罗维奇依然被任命为财政部长,连续二次在波兰推行了“休克疗法”。

  不得不指出的是,波兰私有化的同时,正在申请加入欧盟,这样就导致经济的突然开放。不仅是私有化,就是改革纲领的其他内容也都是基本上按照当时正在进行的加入欧盟谈判的要求作出的设计。

  不得不指出的还有,在战后的东欧,波兰没有进行过农业集体化,农业生产一直是私营的,波兰私有化所造成的“健康的经济衰退”同样也给这个惟一市场化的行业造成了破坏。由于没有实行广泛的免费分配国有资产,波兰农民被事实上排除在了私有化的进程之外,成为在私有化争夺中败北的利益集团中惟一一个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拥有过私有财产的集团。农民命苦,古今中外皆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