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产业改变中西部现代化发展逻辑和路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16:20 中国发展观察 | |||||||||
本刊记者 张妮 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今年春节前在北京保利剧院再度上演。这已经是《云南映象》第三次进京演出,原定四场晚上演出的门票早就销售一空,但保利剧院网上售票系统求票的信息依然不断,主办方只好临时决定再增加三场演出。
据了解,《云南映象》在全国30多个城市演出了500多场,单是票房收入就超过3000万元。《云南映象》DVD即将面世,以“云南映象”为商标的系列产品在陆续推出。在昆明,一个占地1200亩的“云南映象”主题文化社区正在兴建,社区建成后将集文化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凸显云南风格和《云南映象》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以《云南映象》为品牌、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模式。有关人士预计,“云南映象”的品牌效应可以达到10亿元。 中西部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云南映象》充满了浓郁的云南特色,是一台打上了云南标签的演出。它展示了富有云南特色的原生态艺术。同时,‘云南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区域文化产业这个关键。”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决定了西部地区可以凭借自身具备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西部12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但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城市化发展率不到20%,城乡差距较大。在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布局中,西部省区的经济总量和整体实力与东部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都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西部省区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丰厚的民族文化,是我国的文化资源富集区,而且越是交通不便、贫困的地区,越保存着古老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如果把文化产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连接起来,既能够传承文化,也可以使文化的传承得到回报。丹增认为,发展文化产业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 单从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2003年,云南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00多亿,2004年上升到170亿,占GDP总产值的4.1%,虽然2005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云南省相关负责人透露应该这个数字在240亿~260亿元之间,占GDP的5.6%左右。“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委制定的目标是使文化产业的产值达到GDP的8%~10%。 “在中部和西部,发展水平比较低,有一些地方发展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能改变这些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逻辑和路径。如果这样的发展路径能够变成现实,对中西部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表示,文化产业应该成为我国区域竞争与合作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用特色打开潜力巨大的市场之门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从东到西、从城市到农村逐步展开的梯度非均衡发展态势。从全局来看,我国文化产业东部实力强大而西部资源丰富,因此,产业发展的龙头在东部,但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西部;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充分而农村文化市场尚未形成,因此潜在的消费市场在广大的农村,这种区域间优势互补,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由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很不一致,不同的区域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讲条件是不一样的,战略重点也不一样。”张晓明主张实施区域差别性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发展文化产业。 上海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表示,东部地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产业要以外向型的产业为特点,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对于这样的地区,提出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或者将创意产业列为文化产业的升级目标,成为其发展规划的特点,建立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模式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举措。”他所指的文化产业园区包括研究开发型、制造加工型、会展服务型、娱乐演艺型等等,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区都已初具雏形。 “文化产业园区并不适宜西部的发展,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还不具备发展文化产业园区这样的现代都市型文化产业的条件。西部文化产业不能一味的照抄东部发达地区,应该走特色发展之路。”丹增告诉记者,“西部地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都应该把特色放在首位,特色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应该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无极》、《千里走单骑》等一系列影视大片的拍摄使云南这块沃土金光四射,开发影视资源已经成为云南发展文化产业、构建“人文天堂”的一个新亮点。利用自身特有的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打造“东方好莱坞”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支点。 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关键而迫切 因地制宜、东西有别,走文化产业的特色之路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在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城市还是农村,都遇到了共同的难题:文化产业条块分割,行业壁垒森严,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各自建立管理制度和政策,文化管理的职能交叉和重复管理现象严重,部门保护主义普遍,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协调有序的健康发展。 “行政管理的交叉管理、多重管理以及利益管理。这种体制不改变文化产业很难发展。”丹增从2003年开始在云南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谈到这方面他感触很深。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提出:“文化产业是一个发展中概念,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从国外的情况看,文化产业的范围涵盖了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信息网络服务业、教育业、旅游业、体育业、广告业、会展业、咨询业等。”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分类越来越多,施加于文化产业上的行政权力主体也会越来越多,条块分割的现象进一步加重。因此,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将成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云南省的情况看,自2003年开始,在省委、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及一个县三个层级进行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的改革试点,将出版、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合在一起,政府精简相关部门,组成一个管理办公室,只管宏观的政策制定和方向性把握,取消原有的名目繁多的执法队伍,只保留一个统一的执法队伍,涉及这些领域的经营也合成一个集团公司。自试点以来,管理统一了,扯皮的少了,省里决定从今年开始再扩展到6个地(市)州、25个县进行试点推广。 中国社科院《2005年~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06年是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开的第一年,体制改革的效应将开始全面释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2003年以来,试点地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已经基本清晰,新型的格局将有利于文化产业更快地发展。 “韩流”热风下的经验借鉴 近年来,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声有色,《大长今》等一系列影视剧的热播掀起了“韩流”热风,也带动了韩国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北京代表处负责人权基勇先生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介绍,“负责韩国文化产业管理的政府部门主要是韩国的文化观光部,下面设了文化政策局、艺术局和文化产业局3个专业局,同时还设有若干个文化产业振兴机构。3个专业局负责的都是相关领域基本政策的制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权基勇所在的文化产业振兴院主要进行韩国文化的推介和国际文化交流工作,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均通过文化振兴院具体实施,对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进行系统化管理。其他文化观光部的特设专项部门如韩国报刊伦理委员会、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韩国映像资料院等专司文化产业某一领域的业务管理和振兴工作。 韩国文化观光部以外的政府部门对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和环境支持。如产业资源部提供进军海外和产业界的资金支援,科学技术部提供文化技术开发支援,情报通信部提供IT基础环境支持和基层技术支持,教育部提供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支持,财务经济部提供课税优惠方面的支持等。 韩国以文化观光部为中心形成了统一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各部门、机构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分工明确,权责明晰。韩国的这种管理体系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继汽车后为韩国赚取外汇最多的第二产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