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湘北小镇多困惑 富了生活却失去了很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16:04 中国发展观察

  湘北小镇多困惑 富了生活却失去了很多——新农村建设遇到严肃课题

  本刊记者 周明剑

  “日子好过了,病痛又多起来了!”邻居大哥把烟屁股随手一扔,接着吐了一口浓痰。“我们家老四得了肾结石,黑根叔也是肾结石,你们老大上回去长沙看病听讲也是肾结石
?”

  站在我家地坪里,听了上面一番说话,望着周围熟悉的场景,在腊月温暖的阳光下,我的心情不禁有些灰暗。

  这是一个湘北小镇,据说是湖南省百强镇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小镇依托乡镇企业(主要是保安设备生产),加上本身是方圆几十里的大集镇,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日子似乎不坏。几乎家家有彩电、洗衣机,至少一半以上的家庭有摩托车,两三万人的小镇差不多有上百台小汽车;一半以上的家庭是小洋楼,每天有鱼有肉,拥挤的街道上到处是衣着光鲜的年轻人。

  然而……

  整个小镇毫无规划,房子密密麻麻、杂乱无章。原来漂亮的麻石街道两旁是带飞檐的青砖白墙的明清时期的铺面,现在拆得所剩无几,偶尔有一两栋没拆的老铺面孤零零地矗在那里似乎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马赛克铝合金的新式铺面密密匝匝地挤满了整个街道。很少看到什么树木,临江的青石码头已被蓑草掩盖。江边的回龙门原来是一个飞檐画栋非常漂亮的亭子,相传打捞屈原遗体的龙舟到此回头,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而现在门口是一座巨大的垃圾山。旁边清幽的竹林已经不见了,堆满了木材砖瓦等杂物……

  小镇几乎没有真正意义的上下水处理系统。小时候我们在那里戏水、妈妈们在那里洗衣的池塘积满了污水,散发出难闻的臭味。小型的化工厂、化肥厂直接把污水排在池塘里;人们干脆把生活垃圾也倒在里头,几乎所有小镇周围的池塘都变成了垃圾坑。生活污水就往自家门前泼,饮用水就是在地坪里打一个不到10米的手压井。水喝起来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味,我家邻居几乎有1/3的家庭有肾结石患者,有的甚至全家都有肾病。

  小镇的面积比二十年前扩大了三倍多。人多了,地少了,农忙的时候都没什么活干,冬闲时候更是无所事事。大家凑在一起就是赌博,闲谈就是“码经”等赌博心得,上至爷爷奶奶,下至读小学的孩子,都是如此。最可恶的是“六合彩”,大小庄家几乎抽干了农民的血,导致夫妻吵架,家庭不和,有的甚至把耕牛、种子卖了来买“六合彩”,以至倾家荡产被迫自杀。

  小镇号称“梁街”,即从南北朝时梁朝就存在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过年的时候,玩龙灯、“出故事”在湖南省是非常有名的,是湖南省“民族艺术之乡”,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地方台报道。以前过年的时候,大家玩龙灯、舞狮,农闲时节也组织球赛、灯谜会什么的;现在已经好些年没有玩龙灯了。

  小镇传统上读书氛围很浓。上世纪八十年代,小镇每年都能考上十几二十个大学生,现在招生比例扩大了,考上大学的反而少了。孩子们都无心向学,初中毕业就纷纷出去打工,有的干脆就在街上晃荡,久而久之就成了社会上的“二流子”。

  以前我们在家睡觉或者出门走亲戚只需要把门带上就行了,现在防盗门照样有人撬开,据说镇上的摩托车90%以上都是黑车。偷盗、抢夺、卖淫等见怪不怪。更可怕的是小镇已经形成了一种“笑贫不笑娼”的社会风气。

  如果住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像以前那么亲密,弥漫着一种势利、漠然的气氛。开口闭口都是钱。

  有钱人偷偷地包起了二奶,无廉耻的干脆公开二女共事一夫。经常有夫妻、兄弟为一点蝇头小利大打出手。更有甚者,有些人为了逃避责任,遗弃父母或小孩。

  公共意识淡漠,引水渠年久失修,根本无人过问。在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家乡,经常是农忙季节水库的水进不来,谁也不愿意牵这个头来修整。最后只好各家各户在自家地里打井。

  谈起将来,一个个十分茫然。办企业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厂子明年还能不能办得下去;打工的不知道到哪儿挣钱;做生意的人不知道明年生意好不好;种田的对地里那点粮食棉花更是看不上,实际上种田主要是为自己留点口粮,根本不挣不了多少钱。害怕生病,害怕家里人出什么事,甚至害怕红白喜事太多。

  富裕的小镇的农民困惑多了。我也时常在思考: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改革开放初期,即使我们湘北那种鱼米之乡也要吃返销粮,农民首先是吃饭问题。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使农民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那也就是个温饱,而且是很不稳固的温饱。一旦自然条件恶化,有个什么洪水旱灾之类的,则一切付诸东流。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和制度创新来抗击自然灾害,确保农业稳产增产,也就是确保温饱。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得到幸福,使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那么工业反哺农业是个办法,农民进城是个办法,城镇化也是个办法。但我们所看到的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社会风气问题、小孩失学问题、公共建设问题等等,单靠经济手段恐怕不行。我的感觉“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学、政治学的问题;它牵涉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21日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不仅要解决农民的生计,更关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父老乡亲还是那么熟悉,只是我的小镇改变了模样,显得如此嘈杂,混乱和肮脏。人们确实比以前富裕了,但比过去更加迷茫,

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比过去是降低了。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家乡,也不应该是们社会主义农村的模样。新农村建设可谓任重而道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