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反思改革不能走回头路 市场经济是持续繁荣之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13:59 上海国资

  章玉贵/文

  尽管好的市场经济就像一只难熟的苹果,但经济的有序运行与发展却仰赖于这种看似并不十分完美的制度安排。不管市场经济的执行者犯过多少错误,市场经济仍然要回归到法治化这一轨道上来。回顾市场经济诞生以来的数百年演进史,从“从头到尾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到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再到今日相对稳定与繁荣的全球经济一体化
时代,尽管伴随着肮脏和残忍,但市场经济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的步伐。至于市场经济究竟是如何演进的,在《市场演进的故事》这本书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麦克米兰给出了非常专业同时又不乏通俗的回答。

  麦克米兰从eBay讲到

股票市场,从计划经济讲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印度的骆驼贸易讲到每天两千多万美元的荷兰鲜花市场,再到抗艾滋病药物的全球贸易等等,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市场。他强调,对市场的认识不应该像那些类似宗教的信仰一样,要么认为它完美无邪,要么批评它生性邪恶。市场体系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人们用来提高生活水平的一种手段。它的本身并没有什么魔力,也不会永垂不朽。它可以帮助人们取得令人骄傲的成就,也有可能运作得非常糟糕。一个特定的市场运作是好是坏,要取决于它的具体设计。

  但是无论怎样设计,要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转,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五个基本要素:信息对称、诚信、完全竞争、对产权有效而适当的保护,以及使第三方的负效用最小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对

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转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赞许。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结合,相互适应的,这无疑是对以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转轨是不以私有化为前提的,产权也未明晰,并且政府一直主导着改革的进展,保持着对经济的深度干预,这与“华盛顿共识”关于转型的经济理论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没有拒绝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也没有为西方关于经济转型的主流理论所左右,而是在合理借鉴中独立探索中国的经济转型之路。这是值得中外学者深入细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当然,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也面临着一些争议,不少人在反思改革时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既得利益者并没有承担改革的成本,弱势群体成了改革成本的直接承担者和主要的利益受损者,但他们受到的保护和补偿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是不能建立在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稳定基础的逐渐倾斜之上的。但是,反思改革并不等于要走回头路,改革决不能倒退。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健康的市场经济无疑是中国经济持续繁荣之源。

  市场本身并无过错,需要改进的是我们的市场观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3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