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知名专利律师警示未雨绸缪防范知识产权雷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03:53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康健 发自上海

  “他们是先踏上雷,再喊‘救命’。”

  在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的专利律师陈炽看来,国外一些企业在专利方面精心布雷,而中国一些企业却常常入局,命运悲惨。

  正在参与中国墨盒企业应诉“337”条款的陈炽拥有哈佛的法学博士学位,服务于一流的律师事务所,曾参与多起重大的专利纠纷案。

  在陈炽看来,这次墨盒事件,一个重要的背景是,日本把知识产权作为国策,精心布局,申请了很多专利,像下围棋一样,现在到了开始“用上”这些专利的时候了。

  而中国企业也像下围棋一样:下到后面,时间有限了,也无法暂停。

  靠专利生存的企业

  众达另一位专利律师王翔对一个例子印象非常深刻:十几年前,有一个做IT行业的欧洲公司,在专利布局上,花了上千万美元,在150个国家申请专利。等到上世纪末时,这个公司突然向行业里面的各大公司发起进攻。由于其20多个专利是核心专利,很多大公司纷纷低头。这个公司“坐享其成”,什么不用干就获得了30亿美元的收入。

  而作为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有一家公司,口口声声说自己要做中国的索尼。三年前,律师给它做了专利预算。这个公司发现在国外申请专利太贵,就放弃了美国,加强中国的申请。2005年,公司在美国被诉讼,没有办法反诉,只能坐着挨大板——如果它当年申请的话,比美国公司申请要早。

  陈炽和王翔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有一部分业务是风险投资“给”的。那些创业的中国企业找到了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公司应该去找一个美国的专利律师,先把专利保护起来。

  美国的好莱坞刚刚创办的时候,也是靠专利发展起来的,包括其摄像机和其他一些设施都拥有专利。

  通信巨头贝尔公司三次走上最高法庭之后,再也无人挑战其是电话发明人的权威,也确立了在电话行业里面的龙头地位。

  中国企业走出去买生产线的比较多,陈炽说,真正聪明的企业买专利——联想就买了1000个IBM的专利。

  中国企业是专利“差生”

  要切切实实为知识产权分布做好准备,这是王翔的忠告。他认为未来5~10年后,知识产权布局好的公司才能脱颖而出。

  这种判断基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中国企业能够代工的时间并不长了,要发展壮大,必须靠自主知识产权。

  “很多中国企业不明白,我们做得好好的,为什么来麻烦我们。”王翔跟一些美国人接触的过程中,听到的却是,美国人认为“你们发展得这么顺利,总是照抄我们,现在该是付学费的时候了”。

  “现在基本上被诉讼的没有一个在国外有专利的。”王翔表示。

  这似乎成了中国企业一再败诉的根源。

  “以后有事再说”是中国大陆企业常见的态度。陈炽说中国大陆企业看似专利申请比较多,但是在美国的申请量,在PCT(专利合作条约)方面的申请量,比台湾地区的企业要少一些。

  在应对诉讼方面,中国企业的表现比印度企业要差一些,印度药厂能在美国胜诉一半的案子,中国企业目前相对差些。

  陈炽曾经接触过一家中国药厂,研究独家的疟疾药。由于省了2万美元的专利申请费,结果在国外丢了几十亿美元的专利费——这个公司的产品全世界都在使用。

  未雨绸缪

  经常与中国企业打交道的陈炽发现国内企业在面对国外专利诉讼的时候并不重视,常常对来函置之不理。

  而号称自己非常重视专利有些企业也是“叶公好龙”。

  在专利方面放了多少资源,投了多少钱,有无指定专门的工程师研究专利,对专利进行修改等被他认为是看待企业是否真的重视知识产权的重要标准。

  有些企业根本没有专利方面的律师,即使有的话,这些律师影响公司决策的能力也有限。

  “国外的专利律师权力很大,他们很资深,可以决定在国外申请专利,而中国的专利律师比较年轻。”陈炽对此有深刻体会。

  一定要给知识产权律师更大的权力,而不是让他们坐在那里,签一个总裁和副总裁都已经签好字的合同。”王翔呼吁。

  哪些领域的企业容易触雷?陈炽的答案:一是那些在行业里发展很好的企业,老大——差的企业别人不屑理你;二是手机、3G、芯片等行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