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陈春艳:藏汇于民拓宽海外投资渠道已箭在弦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 12:56 解放日报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藏汇于民”的观点引起广泛关注。从“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是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思维转变。笔者认为,如若外币投资渠道不相应放宽,要真正实现“藏汇于民”并不容易。

  即使国家“强制结汇”的政策出现松动,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的热情并不高。除出国旅游、教育等消费层面的因素外,人们选择持有外汇的目的是为了追
求更高的回报。目前,国内美元存款的利率普遍高于同档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美元为3.0%,人民币为2.25%,扣除利息税因素,两者实际相差0.6%。而从去年7月21日汇改之后至今不到一年,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换句话说,汇改至今,对于一个持有美元的国内投资者来说,在利差上获得的回报,已经不足于弥补其在人民币升值上的损失。按照这种计算,民间很难有“藏汇”的热情。央行上海总部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上海企业纷纷采用“负债外币化,资产本币化”来规避汇率风险,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汇率波动预期下,人们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

  “藏汇于民”,就必须增加外币资产的吸引力。对于中国民众来说,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是不争的事实。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存款,低利率国债屡屡遭遇抢购,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财富“投资无门”的苦恼。居民手中的外币,尽管投资渠道比人民币略宽,但也局限于外汇

理财、外汇宝等少数品种。设想一下,如果允许机构投资者,甚至个人投资海外市场,那么外币投资渠道将被大幅放宽。只有这一渠道被打通,“藏汇于民”才可能从政策层面的信号,变成实际的市场需求。

  因此,“藏汇于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信号。笔者注意到,在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已经被列入今年四大经济目标之一。怎么保持平衡?基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即使在

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国际贸易顺差局面也不可能短时间逆转。在这种背景下,实现收支平衡的另一个办法,就是促进海外投资,打开资金外流的通道。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官员就在多个场合,提出外汇管理要改变“宽进严出”;最近还传出了可能允许个人通过银行投资海外市场的消息;再加上“藏汇于民”的观点,越来越密集的信号显示,放宽海外投资渠道已经箭在弦上。

  陈春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8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