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银行高管们该拿多少年薪 薪酬激励是否果能奏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 00:1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可能每一个中国的储户或者上市银行的股东,都有这样的郁闷,他们眼见着银行的高管们往国外转移资产,眼见着银行各种不利于自己的举措出台,却无能为力。

  在交行去年推出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后,建设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长郭树清近日透露了建行股权激励的“真容”,拟采取管理层股权激励加全体员工持股的方式。后来,又在网上看到,他否认自己拿高额年薪的传闻。

  很明显,在银行这样一个收入丰厚的职业,从业者们对自己的薪酬期望值绝对不低。

  去年10月,以中央汇金公司为首的董事会给建行行长确定了100万年薪,比原来的收入稍高了10%~20%。照此标准,部门总经理和一级分行行长的平均年薪将在50万元左右;二级分行行长则在20万元左右。由于不是期望中的大幅增加收入,建行上下弥散着不小的失望情绪。尽管不能简单将股权激励理解为加薪,可提高回报,显然是此种激励方式的目的之一。

  所以,我不知道这次的持股激励方式,能否真正让建行的高管和员工们满意,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激励计划能否像设计者所期望的那样,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给建行带来良好效益。

  金融业在国际上普遍是高薪,银行的高管们多拿点钱似乎无可厚非。可正如金融专家所说,国内银行薪酬体制与国际接轨的提法并不能得到普遍认同。国内银行高管的收入有相当大的“灰色成分”,中国的银行高管从上到下,层层都有较丰厚的职务消费,其灰色收入远高于

公务员

  显然,中国的银行与国外银行不同,它不完全是一个纯粹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这一点,从银行高管们附带的行政级别上可见一斑。行长和经理们,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更有类似局长处长之类的行政级别,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企业管理权和行政权力纠缠在一起,难以拆解清楚。

  这样一种特殊的体制,决定了中国银行的改革,首先是人事改革,而不是所谓的薪酬改革。指望薪酬激励能解决银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多少有些异想天开。

  倒是有一点很有意思,国内一提及对从业者的激励制度,最先想到的就是薪酬激励,甚至这种激励方式,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惟一方式。国内银行的改革中,纷纷使用这一方式;沉疴难愈的

医疗体制改革中,有人提出“高薪养医”;给腐败顽疾下诊治,开的药方是“高薪养廉”……如此种种,都是寄希望于以更高的薪酬回报来鼓励从业者尽职尽责。可结果却不乐观,薪酬激励的结果,常常变成了单纯的涨工资,其希望达到的诸如调动工作积极性、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之类,往往化作子虚乌有。

  为什么这样?原因很简单,这样的一种激励方式,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对权力进行监管,对责任进行追究。不管是薪酬激励,还是“高薪养医”、“高薪养廉”,其出发点都是寄希望于从业者在高回报的鼓励下,自觉付出,而不是通过有效制约,要求他们必须付出。

  自觉付出的效果如何?按理,中国银行的行长高管们,其薪金收入绝不低,其职位所带来的灰色收入,在世界各国的银行中,恐怕也是遥遥领先的。可结果呢,哪个国家的银行像我们这样,频频曝出高管携款潜逃的丑闻?见过几个银行的高管们,因为银行的呆坏账而受惩处而降薪?怕什么呢,反正没有后顾之忧,大不了国家注入资金,剥离不良资产。

  反正,钱不是自己的,不花白不花,薪酬再高也不会嫌多。要是高薪真管用的话,高管们也不会放着高薪不拿,而将自己银行的钱往国外银行倒腾了;贪官也不会放着高薪不要,非得收受贿赂了。

  其实,早在3年前讨论国有

银行改革的时候,就有学者担忧:国有银行改革的结果,很可能变成单纯涨工资的预期,而改革只成为表面功夫。

  现在看来,旧愁未去,又添新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7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