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石油资源应优先保证化工产业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18:19 中国石油网

  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大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杨上明

  中国石油化工已具备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

  目前我国的石油消费中,80%以上用于石油加工业、化纤制造业及化学原材料行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油料保证,这些行业将使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炼油、乙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产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实际上作为原油加工业,炼油工业为乙烯、化纤原料等提供化工轻油。由于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较大,“八五”以来,我国一直把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作为支柱产业发展。

  我国炼油工业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和基础,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期间通过重组改制、调整投资方向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炼油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炼油工业体系,我国也因此步入世界炼油大国行列。 2005年我国炼油工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32800万吨,仍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长1400万吨。其中,高硫油加工能力达4300万吨,同比增加800万吨;全年加工原油28622万吨,同比增加1758万吨,平均加工负荷8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生产成品油(汽、煤、柴)17456万吨。其中汽油5405万吨,煤油989万吨,柴油11062万吨。“十五”期间我国成品油生产量增加了44.4%,年均增长率为7.6%;汽油生产量增加30.7%,年均增长率为5.5%;煤油生产量增加13.4%,年均增长率为2.5%;柴油生产量增加56.3%,年均增长率为9.3%。柴油生产增速明显高于汽油和煤油。

  以炼油工业为依托,我国乙烯工业经过近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期间通过重组改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乙烯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等,都达到了新水平,已初步具备“以我为主”建设大型乙烯工程和发展乙烯工业的条件。

  2005年我国乙烯能力为755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同年产量为755.5万吨。与2000年相比,2005年我国乙烯能力增加了69.7%,年均增长率为11.2%;乙烯产量增加了60.7%,年均增长率为10.0%。

  但是,虽然“十五”期间我国乙烯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但国产乙烯自给率较低,2005年仅40.3%,虽比2004年的36.3%提高4个百分点,却比2000年的45.6%下降了5.3个百分点。

  由于对二甲苯装置与炼油厂之间联系紧密,传统上我国的对二甲苯装置,都与石化企业的炼油厂配套建设。同时,从原料供应来看,乙烯装置也生产对二甲苯所需的芳烃。近年来随着聚酯、涤纶产业链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聚酯系列产品生产国,从而带动了对聚酯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的旺盛需求,也带动了国内一批PTA装置建设,从而扩大了对二甲苯的市场需求。2004年我国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为214万吨,产量为188万吨。与1999年相比,我国对二甲苯能力增加了36.0%,年均增长率为6.3%;对二甲苯产量增加了54.7%,年均增长率为9.1%,能力明显滞后于需求量的增长。预计2005年对二甲苯能力达到316万吨。

  鉴于石化工业已被列入我国支柱产业,必须加快发展。而乙烯作为石化工业龙头,也必须优先发展并保持一定的自给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保证石化产业安全。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以及国内乙烯工业的适度发展,我国成品油及化工轻油需求量仍将平稳增长。此外,炼油作为石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带动作用较大,因此未来我国的炼油工业也需适度发展。

  中国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确

  从世界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看,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日趋明显,尤其是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及公用设施的综合利用水平,降低建设投资和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自我国进入WTO后过渡期,石油化工产业日益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发展局面。为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我国石化工业必须尽快适应国际竞争形势,加快形成一批炼油化工一体化生产基地。最近国家已批准的炼油、乙烯两个专项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坚持走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道路,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中国的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趋势,已越来越明确。

  扬子石化和上海石化,分别是国内较早形成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生产基地。其中,扬子石化已拥有800万吨炼油、65万吨乙烯、80万吨对二甲苯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其还将进一步扩大乙烯能力;上海石化已形成880万吨炼油、85万吨乙烯、23万吨对二甲苯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其乙烯、对二甲苯将分别改造扩建至130万吨和83万吨。而且在近年来国内外石化市场需求旺盛和产品价格上涨的形势下,由于体现了“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资源配置优势,这些企业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与中哈原油管道工程配套的是,新疆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改造项目,正在紧张实施,预计其炼油改造工程将于2007年上半年建成,乙烯改造工程将于2008年上半年完成,届时该企业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基地。

  

福建炼化1200万吨炼油改造工程,与之配套的是年产80万吨乙烯、70万吨对二甲苯装置,预计2008年底左右建成投用。这是一个被国内外石化界一致看好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典型实例。

  天津石化125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2005年12月已获国家核准,2006年将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底左右建成投用。届时国内将形成又一个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基地。

  镇海炼化是国内第一个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现有原油年加工能力2000万吨。“十一五”期间该公司将依托其炼油、公用工程及配套实施的基础条件,建设100万吨乙烯工程,以形成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基地。

  抚顺石化已形成千万吨级原油加工能力,并拥有年产16万吨乙烯、32万吨石蜡、24万吨烷基苯的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该公司拟新增年产80万吨乙烯能力,也将成为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基地。

  中石油四川的80万吨乙烯工程,2005年12月已获国家核准,2006年将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底左右建成投用。

  虽然国内的炼油化工一体化发展趋势已越来越明确,但从长远来看,随着2010年左右中哈原油管道所需的2000万吨资源解决,其中1000万吨原油入川,建成千万吨级炼油厂与该乙烯项目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石油消费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作为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石油既是一种重要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但目前我国60%左右的原油,用于成品油(汽、煤、柴油)生产,其中75%左右的成品油又被用于交通运输。

  据统计,2005年我国成品油消费量约16816万吨,同比增加757万吨。当年消费汽油4815万吨,煤油1039万吨,柴油10962万吨。“十五”期间我国成品油消费量增加53.9%,年均增长率为9.0%;汽油消费量增加40.3%,年均增长率为7.0%;煤油消费量增加20.3%,年均增长率为3.8%;柴油消费量增加65.4%,年均增长率为10.6%。柴油消费增速明显高于汽油和煤油。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将平稳增长,预计2010年和2020年,我国对成品油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2亿吨和3亿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其年均增长率将分别为5.5%和6.4%。

  从成品油的消费结构来看,2004年全国汽车、

摩托车对汽油的消耗,占汽油消费总量的95%,民用航空消耗航煤占煤油总消费量的77%,交通运输业消耗柴油占用柴油总消费量的58%。而随着家庭轿车、民航运输及客车、货车、轿车实现柴油化的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车用汽油需求量,将增加50%左右,航煤对柴油的需求比例将达83%,交通运输对柴油的需求将占70%。特别是未来2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汽车用油将成为我国石油消耗的最大用户。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在石油消费快速增长期。

  面对国内原油资源和产能增长缓慢、境外资源勘探开发竞争日趋激烈、石油供应风险不断上升的严峻局面,如过分依赖进口石油,将为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同样,石油对经济的制约,也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外交和经济的关注焦点。进入2006年以来,美国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的海外石油大部分来自不稳定地区,而

石油价格的急剧增长,更吞噬了美国的预算,损害了美国经济。因此,美国经济极易受到石油的高价格和供给中断的攻击,美国必须调整能源战略。他呼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能源结构调整,使美国到2025年时,新能源能替代中东石油的75%。

  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石油和经济安全,我们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节约能源,走发展低能耗经济之路。重点是降低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使用,以优化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将能源多元化战略落到实处。

  尤为重要的是,为提高对石油风险的防范能力,未来我国应抓紧实施石油替代和燃料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醇醚燃料和生物合成油,交通领域使用燃料尽可能替代石油,以优化调整我国石油消费结构,减轻由于石油供应紧张,给我国经济、外交和政治带来的压力,为“走出去”战略成功实施赢得宝贵时间,创造宽松环境。

  中国石油资源应优先保证化工产业发展

  炼油、乙烯是资源、能源、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不仅对环保和安全性要求较高,而且要求资源的保障非常稳定。但长期以来我国石油资源主要被作为能源利用,重点保障交通用油,致使炼油工业的发展,立足于优先保证成品油的生产,化工用油所占比重较小。

  据统计:2004年国内化工轻油消费量约2477万吨,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6.1%。其中用于乙烯生产的2002万吨,占化工轻油消费总量的81%。其余用于化纤原料、洗涤剂原料等的生产。2004年我国化工轻油消费量,仅占石油消费总量的约8%,占原油加工量的9%。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要求提高,未来我国对乙烯和对二甲苯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对化工轻油的需求也将加快,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对化工轻油的需求量,将分别达5800万吨和9500万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将分别达15.2%、10.4%。

  2005年我国乙烯表观消费量为758.4万吨;当年进口乙烯下游产品的净进口量,折合乙烯约1118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为1876万吨。而2004年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为1728万吨,相比之下增长率为8.6%。

  “十五”期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量增加了82.1%,年均增长率为12.7%。

  2004年我国对二甲苯表观消费量为298万吨。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乙烯需求量将分别达2400万吨和4000万吨,化纤原料对二甲苯的需求量,将分别达900万吨和1400万吨左右。

  “十一五”期间乃至中长期,我国炼油工业都应适度发展,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充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和炼油厂布局。可优先考虑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依托一批沿海、沿江地区现有老企业,按照大规模、单系列、低投资模式,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改扩建,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模经济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特别是含硫原油加工基地,并配套完善成品油运输系统,提高国内成品油市场零售主渠道的占有率,以增强企业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届时我国的原油加工量,将分别达3.7亿吨和5亿吨,炼油能力也将分别达4亿吨和5.5亿吨。

  与此同时,未来中国的乙烯工业仍将快速发展,主要依托现有或新建炼油厂,实行改扩建或新建具规模经济的生产装置,并加快乙烯生产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相应地,也应优先考虑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依托一批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建设一批百万吨级乙烯基地。预计2007年中国的乙烯能力将达1100万吨,2010年将达1700万吨,2020年将达2600万吨。

  随着我国聚酯产业链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我国也将依托现有或新建炼油企业和乙烯企业,加快建设对二甲苯装置。预计2010年和2020年,我国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将分别达1000万吨和1600万吨。

  上述乙烯和化纤原料工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化工轻油(石脑油等),而这些化工轻油的来源,都需要由炼油行业配套解决。因此,未来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应与乙烯、纤维原料工业发展紧密结合,尤其是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应与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百万吨级化纤原料基地(包括PTA、乙二醇)的发展统筹兼顾,着力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提高石化工业整体竞争力。

  鉴于今后我国对化工轻油需求的增速将快于成品油,而且化工产业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大,未来我国应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抓紧实施石油替代和燃料多元化战略,交通领域使用燃料尽可能替代石油,优化调整石油消费结构,将有限的石油资源优先保证化工产业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