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自主创新是革命 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创新能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16:34 中国产经新闻

  CIEN首席记者 贾存斗 报道

  3月8日,中国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表示,受到海内外关注的京沪高速铁路已经立项,目前方案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条铁路的修建技术将完全依靠自主研发。这标志着围绕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而引发的是引进还是自主创新的争论终于有了定论,也表明自主创新不仅是既定的方针,也是已经付诸实际的行动。

  “自主创新的实质是一场经济革命。革的是技术对外依赖的命、革的是经济不能持续发展的命、革的是粗放型发展的命、革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封锁的命。现在我国从上至下就要发动一场这样的革命。”2006年3月9日上午,北京麦迪文化传播中心策划总监张军在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用了一串排比句。

  市场换技术的一相情愿

  “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2005年11月18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作了情绪化很浓的发言。有观察家表示,刘副部长的话代表了政府声音,也总结了多年中国到底是走市场换技术还是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争论。

  张军介绍说,不仅汽车工业、核电工业,包括家用电器工业、手机产业等行业都存在这个现象。举例来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VCD、DVD出口国,可就是核心技术、部件被外国公司垄断,中国企业只能得到一点可怜的加工费。“这就好像外国企业吃肉,中国企业只能喝一点剩汤”。

  有观察家表示,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代言人的很多跨国企业,在对中国投资,或与中国企业合作时,常常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们要的就是占领中国广阔的市场,而占领市场赚钱靠的是先进的技术。显而易见,他怎么可能将自己赚钱的法宝给别人呢?很多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往往是一相情愿,认为只要自己让出市场,就能得到先进的技术,这种幼稚的错误中国不能再犯了”。

  另据CIEN记者调查,跨国公司不仅不给中国技术,自2004年下半年更悄悄掀起了一场更为狡诈的计划与行动,他们多半打着帮助中国政府、企业进行国有企业改制的幌子,通过迷惑、贿赂地方政府、企业,大肆并购中国各个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具有与跨国企业抗衡的能力。

  创新型国家不是梦

  1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说,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惟一途径。”张军说,现在很多专家讨论建设创新型国家存在所谓的几大挑战、难题、软肋,并且讨论要克服多少经济上困难、思想上误区等。这些争论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可以说意义有限。“中国必须成为创新型国家,必须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现在无论是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理论领域,重要的任务是在资金投入上、在体制保证上、在科学态度上、在舆论氛围上进行支持。总之,少讨论、多行动,少迟疑、多果断,少浮躁、多信心”。

  针对如何反思市场换技术的得失?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观察家认为,今后要坚持一方面对外开放,一方面加强自主创新,并且制定科学的规划,制定哪些领域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哪些领域可以市场换技术。该观察家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关键是要让各级政府确实明白创新型国家的内涵,避免以往的投资决策失误,避免地方经济战略的跟风病、好大喜功症的复发。同时,以后的市场换技术,包括技术引进,都要坚持必须引进真正的技术、必须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以青岛海尔为例,引进德国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反过来却成为了德国公司的老师。

  该观察家说,“现在根本不用说自主创新有多困难,再难也没有研究两弹一星的时代难,所以,只要具有两弹一星的精神,自主创新这场经济革命就一定能披荆斩棘,就一定能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引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