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也谈看病贵药价高之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 14:22 经济观察报

  周湘杰/文

  近几年来,“看病贵、药价高”现象备受诟病,社会各方面对此都极为关注。针对这一现象出主意、“开药方”的多,望闻问切追根溯源的少。笔者认为,任何社会矛盾的凸显,肯定有其深层次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只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把这一现象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予以分析,才可以发现其真相,还事物以本来、客观的面目。当
前各方面反映强烈的“看病贵、药价高”问题,病根主要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首先,“看病贵、

药价高”只是表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中仍有44.8%,农村居民中有71.9%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措施,看病就诊完全自费。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不同人群在医药消费领域处于不平等地位。在资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一部分人看病能报销,多数人看病不能报销的不公平现象,通过媒体的传播又具有放大效应,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平则鸣”。消费者对价格高低的认知总是通过比较而得出的结论,只要有比较的体制存在,“看病贵、药价高”的反映就会存在。

  其次,“看病贵、药价高”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公共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医院要运营、要建设、要发展,当前体制下,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取得收入。其一,政府财政投入;其二,通过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获得的报酬;其三,医院药房出售药品时的加价收入。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负担比重从1980年的21.2%逐步扩大到2003年的55.5%。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比重过大,是患者感到“看病贵、药价高”的另一体制性原因。

  再次,“看病贵、药价高”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医疗卫生体制设计的不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总量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2004年,我国每万人拥有医师的数量为11.5人,与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平均25-30人相比,差一倍以上;即使与同等发达水平的埃及、

罗马尼亚等国平均15-20人相比,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供不应求是医药价格不断上涨的经济动因。二是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人口占大多数的广大农村地区仍然缺医少药。在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情况下,价格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将一直上涨到供需平衡的均衡点。需求创造供给,供给拉动需求,在供需双方长期的市场博弈中,价格是二者之间的筹码。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治理“看病贵、药价高”的基本思路:第一,加快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将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纳入不同的

医疗保险范围,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第二,逐渐加大公共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大力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在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着力化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第三,改革“以药补医”的体制,切断医药之间的利益联系,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防止药物的滥用,保证全民族的健康。第四,在以上改革措施暂时不能到位的前提下,政府应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管,缓解“看病贵、药价高”的矛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