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深化改革才能建立好的市场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 08:51 经济观察报

  与那些自认为“代表弱势群体和国家民族利益”的人士的期望相反,“深化改革”高调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的主题词。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努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在被“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83次,提及“体制”29处,无一不与“改革”相连。我们还了解到,今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曾召集经济社会领域的学者座谈,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坚定地说:“报告中改革的分量要进一步加强,关于改革的内容不要吝惜笔墨。”

  在此之前,思想界、舆论界有关中国改革的争论,情绪发泄多于理性思考,直觉判断压过逻辑分析。由于相关配套改革难以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使得一些经济方面的改革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一些行业改革中显露的问题,导致一些人对改革目标和改革大方向产生了怀疑,以致于使改革突然变得“名不正、言不顺”起来。一些人以“政治上正确”为保护,急于打破“主流经济学家”的“话语霸权”,希望把争论扩大到全社会,进而影响政府决策,无形中扩大了反改革的势力范围(相关内容见41版《理性思考中国改革》)。

  在这个特殊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集中表达了执政党对于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关键性作用。因为,没有中央政府的明确态度,下级执行部门就会无所适从,就会等待观望,就会延误改革。

  我们也看到,在阐述了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之后,胡锦涛总书记也特别强调,“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这里,胡锦涛科学地表述了下一步改革的方式以及对改革的评价标准,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性思考与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始终认为,中国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这是无可争议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必须在一种科学的改革观的引导下,尽快找到一种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改革新模式。胡锦涛总书记对于改革的最新阐述,不仅强调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而且强调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这实际上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改革的新目标——建立一个市场体制完善、法治基本健全、利益机制均衡的“好的市场经济”,并在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好的社会。

  归根结底,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才能建立一个好的社会,也惟有如此,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代表弱势群体和国家民族利益”。这也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直为改革“辩护”的基本逻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