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节能效益最大 大范围推行绿色GDP尚不可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15:49 国际先驱导报 | |||||||||
由于缺少长期规划指导,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认识不统一,盲目推行绿色GDP有可能造成新的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延误发展的机遇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张皓雯、实习记者 殷亚楠 报道 “在理论不成熟的情况下推行绿色GDP,有很大风险。实际上,要实
王毅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研究组共同分析得出了关于绿色GDP“在目前不具备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的观点。该观点随着研究组完成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被送到了进京参会的两会代表和委员手中。 无现成模式照搬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和《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被并称为中科院“科学与社会”系列三大报告,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每年推出一套,面向社会公众和决策层,并在两会期间呈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参阅。 据了解,今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主要由来自中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报告主题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际上报告是对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背景和资源环境绩效做一个相对全面的评估。”王毅说。 而“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中科院国情小组在1992年发表的《开源与节约》一书中就曾经系统地阐述过。“这个概念是历史的延续。从建国开始政府就倡导‘勤俭节约’,在物质短缺时代提这个问题,是为了保证更多的物质供应。现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了,我们重提这个问题,‘节约’的含义也不一样了。现在是出于中国国情的限制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判断,导致了必须要走‘节约’这条路。”王毅认为。 对于中国走“节约”之路的必要性,研究组在报告中也给予了充分阐述,其中,一组数据显得触目惊心:通过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的计算发现,中国五类主要资源(淡水、一次能源、钢材、水泥、常用有色金属)的平均消耗强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90%,位列世界5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3.7%)的第54位。 报告指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比各发达国家过去和现在所遇到的问题都更为复杂,其中两点尤为突出,一是必须同时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促进发展的多重目标,二是在同一时期面临发达国家不同时期遇到的几乎所有资源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增加了解决的难度。”而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 绿色GDP不宜盲目推行 王毅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研究组发现,自1980年以来,中国基于10种主要资源和污染物的节约指数持续下降,从1980年的2.359降至2002年最低的0.726,说明中国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节约指数总体下降趋势渐缓,2003年还出现反弹。 “根据分析,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和措施,节约指数有可能随着惯性继续上升,如果要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排放强度,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看到这些数据就知道,‘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到‘十一五’末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的实现难度是非常大的,当然并不是达不到,但是需要用比现在大得多的力度来实现。”王毅给记者举例。 也是通过相关的分析,研究组在报告中还对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行绿色GDP提出了警示:由于具体操作中仍存在很多困难,缺少长期规划的指导,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还存在认识不统一、炒作概念和盲目推进的情况,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有可能造成新的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延误发展的机遇。而绿色GDP目前尚处在理论探索和研究阶段,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不具备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大范围推行试点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撑,应该研究替代性的指标及其他配套政策。 结构性节能效益最大 王毅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研究组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他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最起码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假如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推行节约型社会就缺少了基本的逻辑起点和基础。”王毅说,“比如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没有相关的制度制约,资源价格很便宜,污染违法排放成本低,企业就没有动力去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因此,政府要优先采取行动,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同时加强执法监管,这样才能规制企业的行为,使其能够看到节约降耗有利可图,并且有责任对其生产的产品的环境影响负责,从而使企业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王毅的另外一个感触是,“结构性节能降耗”比简单节水节电的效益大得多。“转变发展模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所带来的整体效益是最大的。比如城市交通领域降低能耗,首先要把公共交通发展起来,提高快速、便利、安全的服务,其次提高市区停车收费,这样才能吸引大家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这就是结构调整,要通过改革和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来推进结构调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