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的政治与道德基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10:0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社评 除强调改革攻坚的政治基础之外,此次两会有关改革攻坚的另一重要动向是对改革与建设的社会道德基础的强调。 就改革乃变易之道的本来意思而言,把新农村建设所推进的农村综合改革,以及改善
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他同时强调,要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同样,他在强调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也指出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温家宝总理在此前的政府报告中亦指出,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今年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要取得新进展。 这些无疑是执政党高层对改革问题的重要表态。胡锦涛在上海团的讲话鲜明地阐述了其关于改革的思路,即同时强调在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和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并关注改革的政治效应(能否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执政党不仅希望通过改革收获一套良好的体制,而且希望确保领导改革的政治权威。 观察新农村建设所推进的农村综合改革的最大要点也正在这里。新农村建设非常集中地体现了胡锦涛在上海团发言中所表述的改革思维。一方面,取消农业税等系列措施在重造国家的农村经济制度之外,也必将改变目前的农村治理结构,从而达到对农村政经体制的重大变革;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多渠道改善农民生活和生产等实质性措施,赢得农民对改造农村政经体制的支持。 胡锦涛在上海团的发言,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它显示执政党希望建立推进改革和改革攻坚的政治基础。而建立改革的政治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则是“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于是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会是改革措施出台的落脚点所在。 对推进改革的政治基础的强调和对改革的政治效应的关注,也将反过来影响改革决策机制,用胡锦涛的话说,就是“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由于有中国基层工农数目庞大的基本国情,这一重考虑无疑将深刻影响新的制度设计,使此后的改革举措带有一种复杂的内部结构,既尽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会保留足够的宏观调控空间。 以农地制度变革为例,在较长的时间内,农地资源配置估计都很难由市场机制来主导决定。一般的市场经济学都假定劳动力稀缺,因此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最合理配置,但中国最不合教科书的条件是农村劳动力实在太多。即使城市化和工业化继续保持高速度,农业产业化也有大的突破,农村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保持人多地少的局面。这样一来,如果农地资源配置市场化,农村将有过亿的隐形失业者转变为显性失业者;由于贫富分化的原因,这些失业者不论呆在农村还是呆在城市,都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正因为有这一层障碍,今后农地制度估计很难在彻底市场化方面走得太远,而更可能在发展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等方面有所拓展。 除强调改革攻坚的政治基础之外,此次两会有关改革攻坚的另一重要动向是对改革与建设的社会道德基础的强调。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等“八荣八耻”。这意味着执政党的道德建设开始从党内的教育扩展到整个社会的教育。同样可以预料的是,执政党这种对社会道德基础的强调,将更进一步影响今后的制度设计和改革政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