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世震:东北企业转向市场竞争机制取得成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02:35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陈黛 发自北京 闻世震曾经在长达7年多时间里,是辽宁省的省委书记。从2004年12月开始不再担任该职务,他现在的身份是第十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向《第一财经日报》这样评价他的继任者、现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克强是
作为继任者,李克强保持了东北振兴战略在辽宁实施的延续性。 “可以说,中央提出实施振兴东北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比如辽宁这几年,经济增长都是在12%以上。”闻世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辽宁海城出生,在大连念大学,在大连、沈阳工作,60多年来,闻世震从来没有离开过辽宁。担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以后,“我现在是属于两头跑的状态,有时在北京,有时在沈阳。过去是大多时间都在沈阳,而现在,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我是在北京的。”闻世震说。 从1994年5月,闻世震出任辽宁省代省长,到2004年底,卸任省委书记。这10年正是国企改革在东北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期。 “当初改革的难度很大,因为要冲破人们的思想观念,过去大家都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下子要改革了,很多职工要下岗分流,要广大职工承受改革的成本和代价,当时的压力确实很大。”闻世震回忆道。 现在,改革带给老百姓的利益就是让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也转向支持改革,在国家富强、百姓富裕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进程。 可是,闻世震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接班人李克强的担子轻松了。“他面对的改革难度仍然很大。因为现在改革到了更深层次,利益结构还在调整,因此还有很复杂的形势他必须面对。” 闻世震评价说,李克强现在肩膀上的改革担子和他当年的担子相比,都很沉重。“现在改革的深度也比过去大了很多,可以说,我和克强经历的是两个不同阶段:我经历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他经历的将是将改革向更纵深方向发展的阶段。”闻世震对比着解释。 对于“十一五”期间东北经济的振兴,闻世震认为,首先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现在东北已经有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科技竞争的大型骨干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如钢铁、石化等方面的大型企业,要发挥出他们的优势来。” 其次,在结构调整的同时,闻世震希望加大企业改革的步伐,推进企业的联合、兼并和重组,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尽快实现初步建立相对完善的新市场机制的目标。“有振兴东北的政策指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国有企业的下岗、并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是我们企业向市场竞争机制转变的表现。” 此外,闻世震呼吁,仍然要重视重型工业。“东北地区是重化工业地区,重型结构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的,‘十一五’规划里也强调了石油化学、冶金工业等东北的装备制造业。辽宁去年有5000多万吨的炼油能力,生产了3000多万吨钢,这些优势还不能丢。” “东北的基础设施、开放环境都在不断完善。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还有沿海地区的优势,可以说,客观的基础条件都已经和‘十一五’规划里的建设工作相匹配,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剩下的就是我们的努力了!”闻世震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