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GDP增长vs幸福感下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 19:40 《财经文摘》

  GDP增长vs幸福感下降

  ——警惕GDP成为民众心中的贬义词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核算,2004年中国GDP总量修正后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多了2.3万亿元,增加16.8%。中国的GDP几乎在一夜之间突然就增加2.3万亿元,这
修正后的数据或许对今后的宏观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但对已成现实的老百姓生活却没有太大影响,民众更关心自己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2005年我国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较2004年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居民对总体生活满意度为“一般”。在国家经济持续高涨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民因为贫穷而感到不幸福或者不满意生活,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一部分人远非整体社会的少数。

  政府支出:25倍与100倍

  百姓消费:192亿与2776亿

  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GDP从1978年的3624.1亿元年到2005年的182321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增加到原来的50倍。政府财政收入也从1978年的1132.2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超过30000亿元,增加到原来的26倍,连续多年增幅高于GDP的增长。从1978年到2004年,财政支出总额增加25倍多,但是,仅仅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增加却超过100倍,大量挤占了政府的其他支出。

  也就可以说,历年来政府为国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增长而相应提高,政府也似乎不断将众多事务交给了市场,有的名为市场化改革,但相当部分似乎只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只看重GDP的增长带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和政府自身的开支,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

  仅以教育为例,我国人口从1978年到2004年增加了3亿多,仅从1994年到2004年也增加了一亿多人,因此中国的教育规模也为世界之最。截至2002年底,中国有各级各类学校 117万所,其中普通学校67万所,成人学校 50万所;在校学生3.18亿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2004-1-6)。更有近年不断的大学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但国家财政性投入远远跟不上扩张速度,远远不能满足教育需求。

  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已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在上世纪末要达到4%。但是,在本世纪已经过去的2000-2004年五年中,仍未能实现这个目标。到2004年,如按修正后的GDP为159878亿元,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只为2.787%,仅与上世纪末的1999年持平,比2002和2003年还要低。从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差额越来越大,从1993年的192亿增加到2004年的2776亿,那么这巨大的差额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学生家庭,就可想而知其负担之重。

  除教育之外,居民在医疗、养老、住宅等支出也远远大于收入的增长幅度,人们正承受巨大的支出压力,又怎会对生活感到满意和幸福呢?

  央企利润:

  从213亿到6276亿

  多年来,党和政府的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公、检、法”这些执法机关也要为经济建设进行“保驾护航”。但实质上到了各级地方政府就变成了以财政收入为中心,并且在现有的政绩考核制度下就是以GDP为中心。

  例如,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总量修正后,地方政府似乎更关心GDP的数据,如工业增加值曾一度超前于广东的山东,给人的感觉似乎更“雄心”勃勃。而这次又被广东所超过,从有关官员的解释中所表露出的心情也可见一斑。总之,各级地方政府均用GDP数据互相攀比,正如某地政府官员说,“不讲GDP的是傻瓜”,就是真实的写照。

  各地过于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民生发展的结果,与目前的财政税收体制和政绩考核制度有极大的关系。因为只有GDP的快速增长,才能凸显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也只有GDP的增长才能使地方得到更多可动用的财政收入,才有财源投入到那些民生项目中;但将有限的财源投入到民生项目中,短期对GDP增长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任期内还可能会影响到财政收入和自身政绩。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导致地方投资的快速膨胀,继而引发能源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农业耕地减少、失地农民增多、信贷和土地占用失控、政绩工程泛滥,人们满意度降低。

  对于要“做大做强”的、属于全体国民所有或是最大股东的国有企业,仅中央企业的利润就一直攀升,从2002年的2405.5亿增加到2005年的6276.5亿;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1998-2003年实现利润从213.7亿元提高到4951.2亿元,五年间增长了22.2倍,但其利润70%是来源于垄断性经营的企业。笔者去年曾专门分析过,国有企业从1994年开始就已经和其他非国有企业一样,只按法律法规上缴税收而没有上交利润,但一方面是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巨额资产损失,需要属于国民的公共财政资金填补漏洞;另一方面是垄断的国有企业利润额大增,由代表投资者(国民)的管理部门制定垄断措施,通过国民的高价消费来获取所谓的“垄断利润”,但利润却没有上交财政收入作为投资者及所有者(国民)的公共开支。因此,面对高速增长的数据,有多少能让普通老百姓获益?

  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

  贫困人口:新增80万

  按修订后的GDP数据计算,1979-2004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6%,政府的财政收入更连续多年来高于GDP增长速度。虽然GDP的增长可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可以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与增长,但政府的根本目的并不仅是为了发展经济,更不只是为了财政的增收,甚至不是为了政府的自身开支,而是为了民众的生活过得更和谐快乐。

  作者:孔善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