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构建合理城镇体系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01:29 中国经济周刊

  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基础和条件。而我国城市发展所利用的土地资源和产生的GDP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东京是北京的10倍以上,其他资源的消耗量也比发达国家高出30-40%以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迫在眉睫。

  ★文/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刘维新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与乡村的落差加大;二是城镇体系不完善,特大城市的过渡发展带来城市的臃肿和效益下降,中小城市发展还缓慢,未形成较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区域经济基础簿弱,为区域城市群的形成带来困境。

  大城市支援周边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从1978年的17.9%到2004年的41.8%,26年增长23.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92个百分点。如果包含常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其比例会更大。但发展很不平衡,出现了“繁华的城市”和“落后的农村”现象,比如京津唐周边地区的贫困带问题,这个贫困带涉及24个县,226万人口,这是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突出表现。解决这个问题,中央一要加强在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二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的问题,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三要加强教育投入,真正实现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为就业创造条件;四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尽快向中小城市转移。培育京津周边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是解决不协调与走向和谐的基本出路。

  除此之外,解决“京津”周边地区的贫困问题,北京和天津应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和技术设备上的支援。因为这些地区,尤其是北部和西部地区,不仅是京津地区的水源涵养带,更是生态环境的基础,直接影响京津的安全和健康发展。解决不好,对京津地区的发展将构成威胁。所以,把这些地区的发展纳入京津总体区域发展规划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把“城市化”改为“城镇化”

  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就必须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谓城镇体系,就是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要有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建制镇(中心镇)组成的城镇网络,只有内在的城镇网络,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城镇化的问题,不仅仅是大中小城市及城镇的不协调,还表现在城市与区域的不协调,所以出现“繁华的城市”和“落后的乡村”现象,这既是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的表现,更是城镇体系不完善的体现。

  在交通比较发达,信息现代化的背景下,大型企业的发展不一定放在大城市,因为大型产业是集聚人口的基础,人口规模的集聚又推动城市规模的扩张,这是一条基本规律。大城市,尤其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其开发成本和交易、居住成本都比较高,而城市的臃肿和效率低下已十分明显,合理的工作与居住之间路程是半小时之内,而北京要达到1.5-2小时,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行上,哪里还有效率?由此可见,特大城市不能无限扩张,超过一定的“度”,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就会下降。当区域中心城市过于臃肿时候,其功能和人口要向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转移,把发展重点放在中小城市和建制镇(中心镇)上。中央十五规划期间,把“城市化”改为“城镇化”就是让人们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城镇。像东部发达地区,大城市比较发达,其发展重点应放在中小城市和镇,而中西部地区,有的地区城市首位度不高,其辐射力和吸引力不强,应重点发展大城市,就避免了过去“24字(严格控制大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的“一刀切”。城市化与城镇化,一字之差就给地方留下较为主动的发展决策权。

  “国际化”之前先“国内化”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8%,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可见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城市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但城市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是不能忽视的。有些城市脱离国情,不切实际的相互攀比,目前我国有180多座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设想,纷纷确定了“国际化”战略,力争在几年内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可以说,这是不切实际的,是一种新的“浮夸风”。城市发展,首先要国内化。国内化就是要建立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周边广泛地区之间合作与依赖的关系,推动城市群的形成,使城市对国内其他地区开放,没有城市的国内化,怎能谈“国际化”?

  中国城市化拉动力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城市间的竞争加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另一方面是市场拉动,尤其是

房地产开发的利益驱动,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无限扩张。在城市发展中,有些领导不加思索地借用国外已受到批评(过时)的“现代主义”城市发展模式,使一些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暴露出很多问题。

  房地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城市个性特色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都要靠房地产业的开发和创造。由此可见,房地产业对城市发展方向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房地产的开发,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及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否则会把城市搞乱。

  目前,房地产开发由于大城市的利润高,国内外的不少资金都拥向大城市房地产开发,拉动了房地产价格的快速升迁,并导致住房结构性的不合理继续发展。一方面使大城市的臃肿难以消除,“城市病”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以及区域发展落差加大,因此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对区域间作出整体性发展规划,运用金融和土地政策,引导产业与房地产开发逐步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以推动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都拥向大城市,最终还要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来吸纳绝大部分,这是中国实现城镇化的基本方向。因此,房地产

开发商也不能光从眼前利益出发,都拥向几座大城市,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从长远看,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和前景,也是城市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中小城市的发展是大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走势。目前一些聪明的房地产开发商已向二、三线城市迈进,这是应该鼓励的。

  建设节约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目标,这种节约,不仅仅是资源的节约,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煤炭、石油资源,还包括生活消费的节约。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的创新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种社会才能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提出建设节约型城市,则是针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重的问题提出的,突出体现了资源节约,环境改善的必要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