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群效应与中国资源绩效的困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 15:46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东方愚 来源:中国经营报 公共 目前,由中科院组织编篡、将于“两会”期间呈送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参阅的三大报告之一——《二○○六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提出了综合评价节约型社会的节约
我国资源绩效的改善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那么根源何在呢? “狼群效应”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由于羊群经常遭到狼群侵袭,当地政府与牧民倾巢出动消灭了狼群,结果适得其反,羊群瘟疫蔓延、数量锐减,生存与繁衍能力大打折扣。科学家反复研究发现,这其实是因为狼群灭绝导致的后果,没有天敌的“激励”,羊群生存的意识与能力也便像死水一潭。这一故事告诉我们,激励与惩治措施如果缺失,创造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笔者无意批评我国环保与资源利用方面激励与惩治制度的空白,相反,笔者想寻求一种提高资源绩效,“治病救人”的良方。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居绩效榜榜首的丹麦的一些“秘诀”。丹麦在资源节约上的做法之一是“工厂共生”,即不同工业之间共同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而进行的合作;这种合作,并不是简单的产品互购与循环利用,而是一种建立在严格契约制度上的成本与收益分配措施。 我国企业类似的合作并不少见,但合作的收效却极为有限。究其原因,则是由“三个和尚没水吃”式的个体意识偏狭化倾向所致。集体行动不易实现,因为通过协商解决如何分担集体的成本十分不易。人们发现成员越多,搭便车的动机越强烈,投机行为也越难被发现——我国企业正是陷入了这一宿命的囹圄当中,所以步履维艰。 其实,如果有行政部门等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力量的推动,集体困局并不是没有走出去的可能。然而严重的是,行政部门也可能陷入集体性困局当中——循环经济中,某一起企业合作事件往往涉及到多个产业和领域,当因为意见不一致而求诸于政府指导时,多个政府部门间的成本分担与利益分享同样是一个难题,他们同样很难达到一致。 两会召开,环境保护、资源绩效再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一个焦点。在笔者看来,问题的突破口在于给政府、企业、公众等行为主体注入“狼群效应”之刺激性血液,祛除浸淫在他们头脑中的个体主义和急功近利意识,仿效丹麦建立完善、真正意义上的资源绩效激励与惩治机制及多方主体的横向与纵向合作机制。资源绩效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题,容不得任何一方行为主体的懈怠与淡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