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功夫文化与中国二元金融宿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 11:59 中国经营报

  作者:王吉舟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独特于世界的现象,那就是功夫。古有水泊梁山,今有少林弟子。如果以经济学的眼光看,“功夫”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繁盛的成就,折射出什么样的经济秩序与信用传统呢?

  官府与衙门的神秘与遥远,使中国司法体系贵族化。另外也使中国平民阶层长期以来形成了游离于正规司法体系之外的第二元的信用维持体系——功夫。

  直到今天,这种平民采用第二元信用维持体系的痕迹依然清晰。长期以来的事实证明,谁有更强的体力,谁往往就能在纠纷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专业的功夫团体——镖局、门派、帮会应运而生,并且构成了武林。

  武林的存在,使二元信用维持体系的效率大增,专业化的武打角色,游离于社会生产之外,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补充。在频繁改朝换代的历史影响下,武林这个行业又变得十分有前途——在动乱年代中,武力最强的功夫团体,往往成为新一代的国家统治者,彻底颠覆旧贵族的司法体系,建立新的贵族司法体系。

  这就是独特的中国功夫文化折射出的中国社会秩序与信用现实。

  建立在社会信用体系基础之上的中国金融体系,也逃不脱这种二元结构的宿命。

  一方面,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上的、正规的、有监管的、有法可依的金融体系在不间断地运行。而其提供服务与监管的成本,却又超出了很多社会成员能够承受的范围,使其中一部分成员无法享受服务。这种金融体系,逐步贵族化,成为服务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少数民营企业的高端金融。

  另一方面,民间的无监管、非正规的金融体系,由于其服务成本低,服务对象与目的明确,而有强大的社会需求。因而,民间金融此起彼伏,形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局面。

  最早是河北大午集团的企业式民间金融,后来是

福建标会的传销式民间金融,再后来是温州家族式民间金融,今天,又出现了青岛“五色土”式的不动产抵押中介民间金融。

  必须看到,与高档金融相比,民间金融信息掌握更加充分,抵押物需求更加灵活,敢于对同一个客户群体反复放贷,利息回报远远高于高档金融,这样的优势使其具有了生存的肥沃土壤。

  但是,通过民间金融中介组织的间接融资活动,由于其组织化程度已经堪比银行等高档金融机构,因此,涉及的金额已经十分巨大。这样的金融过程中,只要有一家发生风险,由于其客户具有地缘与血缘的关系,往往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并导致其他同类民间机构同时陷于困境。监管机构的缺位,又使这种风险发生后,投资者往往无处索赔或者申诉。因此,民间金融的基础,仍然摆脱不了“功夫文化”的环境。

  十年来民间金融的起伏,使我们不难发现,民间金融一直在“扰乱金融市场”与“鼓励民间创新”之间飘移。其命运也在“扶植”与“取缔”之间摇摆。决定它能否继续存在的理由,就是其是否触动了高档金融的奶酪、是否识大体维持二元金融结构的稳定。

  通过对中国传统“功夫”文化的反思,我们得出一个不太乐观的结论:如果有一天,“五色土”希望自己变得正规、高档,而跑去建立“地产抵押债券二级市场”,发行“龙票”,试图升级成为“五色殿”,其生存基础就会背离“功夫文化”,出现贵族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将马上触及到高档金融的红线,从而使以前能够安然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内部产生矛盾—— 一旦抢走银行或者

证券公司的生意,“五色殿”的前途就似乎变得不那么乐观了。

  这或许就是中国二元金融体系中民间金融的宿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3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