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金融是否需要谢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 11:59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李学宾 来源:中国经营报 人们通常把民间金融比喻为草根金融,不仅指其土生土长的地域本色,更指其春风吹又生般的强大生命力。 改革开放初期,没有人把那些做鞋、做衬衫的企业真正当回事,但是近30年过去了
不同来源的信息都见证着民间金融的成长: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调查表明,民间金融的规模在7400亿元至8300亿元之间,相当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增加额的近30%;花旗银行则估计,仅在2004年5月到10月期间,银行居民存款流失额在9000亿元左右,这些资金都用于自己投资或民间融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部分官方数据也表明,民间金融的规模相当于被调查各省当年融资增量的15%至25%。以上统计口径虽有出入,但民间金融规模之庞大,早已使我们无法不对其正视。 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庞然大物在运作过程中,虽然也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危机,但从来没有要求过政府援助。近年,其运行的高质量、高效率更是令银行业的正规军们汗颜。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他们目前所获得的承认与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远不相称。在2004年、2005年两年中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外资几乎是此前10年的总和。但是,民间资本获得银行业牌照的却廖廖无几。 事实是,2003年一度令民间金融雀跃的民营银行实验无果而终。而后,更是有呼吁要对民间金融进行所谓的招安。民间金融现在需要谢幕吗?坦率地讲,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势头不相匹配,与中国金融管制过严,或者说,监管手段过于简单有不可忽视的关系。中国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需要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体系。草根金融生存状况有别、生存方式各异,也不宜约束于统一的监管模式。 目前监管水平之下的所谓招安,难免好心办坏事。要知道,误伤了民间金融,就很有可能重创民营经济。换言之,在国有银行体系的金融资源仍在向大型国有企业倾斜时,善待民营经济,就应该首先善待民间金融。善待民间金融,就应该首先尊重民间金融对运作模式的选择。监管者则更应致力于信用环境的建设,做幕后英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