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应注重金融资源的争夺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03:06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记者 周翀 实习生 但有为

  北京消息北京,2006国际资本金融高峰论坛。新加坡交易所来了,港交所来了、通用的金融服务公司也来了,唯独不见中国交易所的身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发问:中国的交易所在干什么呢?

  "目前世界各国资源争夺里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矿产、石油这些资源上了,但实际上对一些优质的企业的竞争,特别是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我们非常漠视。"巴曙松表示。

  优企资源流向海外不利金融业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由于大量的优质企业纷纷奔赴海外上市,现在中国真正的主板和创业板市场都在香港,从股票市场层次来看,中国本土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不重要了,是比较边缘化的市场。

  据悉,2005年,仅中国建设银行、神华能源、交通银行三家在香港IPO就筹集到了近150亿美元的资金。"而我们的证券交易所去年一年没有融资,现在还在为恢复再融资还是IPO为苦恼。"巴曙松指出。

  上海市金融办公室副主任方星海日前也表示,我国股市的融资功能应尽快恢复,并且"目前恢复股市融资功能与股改并行推进已经没有大的问题"。

  "中石油去年一年的利润1800亿,是中国国内1300家上市公司所有利润的总和。这么好的公司,国际投资者分享了它的成效,中国投资者却只能旁观。"巴曙松指出。

  "正在崛起的中国,不可能长期依附一个境外的资本市场,因此大型优质企业持续不断到海外上市,对国人利益、国家税收、股市和金融业发展等,都是不利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曾指出。金融市场应尽快完善

  巴曙松认为,不能盲目地以计划经济的手段控制、管制优质企业到海外上市。应把企业大量优质宝贵的资源的流失,作为督促推动国内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监管体制、金融市场体制进行完善、改进的动力。

  "企业大量赴海外上市,一是因为目前国内市场的IPO和再融资都被叫停,而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出于其发展战略的考虑,在海外上市能更有利于其业务发展。"世纪万嘉投资咨询公司的一位项目经理向《上海证券报》表示。

  另外,她表示,国外股票交易所的各项制度较为规范,能够为企业提供除了单纯的融资外的全方位的服务,这也是企业抛弃国内市场的重要原因。

  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要改变企业纷纷出海这一现状,除了尽快恢复股市的IPO与再融资功能外,国内还亟需"苦练内功"。"一方面加强各种制度建设,逐步改变国内股市在信息披露、造假、违规层出不穷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创新,为上市公司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