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讨饭棍和汽车平等保护何错之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03:0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博杰 有关《物权法》的争论已进入白热化状态。2月25日下午,国内部分知名民法学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研讨会,中心议题只有一个,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巩献田关于“《物权法》草案违宪、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公开信进行回应,呼吁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推进《物权法》立法进程。
《物权法》因被上升到意识形态的争议而搁置,既出乎人的意料,也令人心痛。 巩献田先生认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讲平等保护,那么就是乞丐要饭的棍子和碗与少数人的机器、汽车等都平等保护!就是普通居民的住房,甚至危旧房同那些发了横财而修建的高级别墅一样保护!《草案》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和反映出的根本倾向,必将进一步加速私有化进程,促使两极分化,造成贫富更大的悬殊和社会的严重分化和尖锐对立。 笔者认为,这是对《物权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精神的混淆与误读。 《物权法》是民法的核心,对明晰产权关系,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没有《物权法》就无法建构一整套对财产予以确认和保护的完整规则,就不能形成所谓的恒产,也就很难使人们产生投资的信心、置产的愿望和创业的动力。 那么,将“乞丐要饭的棍子和碗与少数人的机器、汽车等都平等保护”,是否正确呢?笔者认为,倘若少数人的机器、汽车属合法财产,自然应该平等保护。笔者通过下面这个著名的案例予以说明。 1866年10月13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大批臣属的前呼后拥之下临幸他在波茨坦的一座行宫。行宫前的一座破旧磨坊却让他大为扫兴,他想拆除,但磨坊并不属于王室;他想赎买,磨坊主不卖。暴怒的国王强令拆除,被磨坊主诉至法庭。审理案件的三位法官一致裁定:被告人因擅用王权,侵犯原告人由宪法规定的财产权利,触犯了1849年法兰克福宪法即《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的规定,责成被告人威廉一世,在原址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原告人150元。 倘若法兰克福宪法未将国王的行宫与穷人的磨坊一视同仁地予以保护,磨坊主人的磨坊将被强权消灭得无影无踪。对于磨坊主人而言,磨坊对他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行宫对于国王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依照巩献田先生的观点,宪法不将“乞丐要饭的棍子和碗与少数人的机器、汽车等都平等保护”,磨坊主的主人,还能为自己讨还公道吗? 巩献田先生所举出来的,只是一种极端的对比,并不符合立法所依据的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事实上,在目前这个社会,讨饭的是极少数,拥有机器和汽车的人也是少数,更多的人,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这些人无疑都拥有自己的财产,同样,也都需要保护。将讨饭棍与汽车这两个极端放到一起,如此鲜明的对比,很容易引起公众的误解,并误导人们对《物权法》的出台产生抵触。 事实上,在《物权法》缺位的情况下,恰恰是大多数弱势者的利益,更容易受到少数强势者的侵害。因为,拥有权利和更多财富的人,有更强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相比之下,弱者则对自己的财产常常没有保护之力。比如,在拆迁中,有多少人的房产由于《物权法》的缺位而遭到严重侵害,甚至被掠夺? 以超越法律范畴的所谓意识形态的言论来阻挠《物权法》的出台,最终只能是导致大多数人的财产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去年7月,为保护自己的房屋产权,南京上千名教授组成的“业主群”用正在全国征求意见的《物权法》草案紧急维权------以侵害自己的不动产所有权为由,坚决反对以1850万元挂牌招标的鼓楼区龙江社区“阳光、月光广场地下停车场项目”。教授们用正在全国征求意见的《物权法》草案进行维权,凸显维权之悲壮和艰难,因为草案尚不能保护他们的财产。 《物权法》搁置,就无法以法律的形式做到“有恒产者有恒心”,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改革的深入进行,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