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观点不需要投票其实是一种掩耳盗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 |||||||||
■魏文彪 2月25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强调,重大改革必须预见后果,并且要对改革的后果负责。“以后的改革要通过人大先立法,要公众讨论、民意测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则认为,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有违科学。任何观点一开始都是一种假说,在经过充分的讨论与辩驳前都不能以“正确”自居,只有那些经受住了充分的辩驳考验的观点才能说是“正确的观点”,所以,就科学方法论而言,张维迎所说的“不需要投票”而自动“正确”的“正确的观点”根本就不存在。 “正确的观点不需要投票”,这样的说法实际也是反智的。尽管少数人未必就不能掌握真理,而“投票”作出的结论也未必就一定正确,但多数人的智慧总体上比少数人的观点更接近于正确,或说多数人的智慧比少数人观点接近正确的可能性更大,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坚持“正确的观点不需要投票”实际也是在拒绝更大的智慧。 “正确的观点不需要投票”典型违背民主。即便张氏自认为握有毋须投票的“正确观点”,也并不意味着只有他或与其观点相同的几个人才有权发言,必须认识到,在任何有关全体民众福祉的重大事项上,广大民众都有发言权,这种发言权绝对不能被某一个或几个人所垄断。 “正确的观点不需要投票”,这样的观点必然导致社会公正的缺失。尽管没有民众参与的决策未必就可与没有公正画等号,但建立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基础上的决策更能保证公正性,因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则社会各阶层声音就都能为决策者所听到,就可能会有更多阶层的利益被考虑进决策之中,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对某些阶层利益的“特殊照顾”及对另一些阶层利益的忽略。而当各阶层与各集团利益相持不下时,“投票”即民主协商无疑是更接近于公正的行之有效的决断办法。 “正确的观点不需要投票”,抱持这样的观点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实现。决策只有建立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尽量平衡社会各阶层利益基础上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也才能避免因为缺少协商与有失公正而滋生不满情绪。相反,未经过充分讨论、只体现个别人士与阶层“智慧”与利益的政策,则容易因为有失片面与公正而引发社会动荡。 “正确的观点不需要投票”实际是“没必要反思改革”说的另一种说法。是否坚持改革道路固然毋庸争论,但对于具体领域的改革路径,却并非没有反思与争论的必要。这既为部分领域的原有改革路径比如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思路“已经失败”的论断所证明,同时也是让更多民智及更多阶层声音与利益进入改革总体规划的需要。真正的改革不应惧怕反思与争论,相反还应对反思与争论张开手臂,因为对改革具体路径的反思与争论将使决策更为科学、完善、公正,从而能使改革因为得到更多拥护而强化改革自身的力量。 “正确的观点不需要投票”其实是一种“掩耳盗铃”,如此掩盖矛盾甚或只是为既得利益阶层张目,只会有损而绝不会有益于改革大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