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警惕央企快速扩张后遗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7:18 第一财经日报

  央企并购只进不出,呈“滚雪球”式发展。近两年来,只有央企收购地方国企,还很少发生地方国企收购整合央企的案例,而外资或国内民营资本收购央企的案例更是鲜有出现

  尹中余/文

  近来央企的快速扩张步伐令人目不暇接。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化工集团一口气
就收购兼并了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湖北沙隆达集团、广西河池化学工业集团、沈阳化工集团等近二十家大型企业,2006年春节刚过,中国化工集团又吃下了颇具实力的河北沧州大化集团。中钢集团同样不甘示弱,仅在2005年12月的一个月内就先后收购了西安重型机械公司、洛阳耐火材料集团、吉林碳素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也刚刚收购了沈阳矿山机械有限公司。不排除部分收购确实处于市场需求所为,但纵观央企近两年的兼并扩张史,以下异常现象值得警惕:

  第一、收购主体大多属于行业地位并不突出的二流央企。中国

化工集团成立于2004年,属于国内化工行业中的“新丁”,其规模和实力远不及中石油、中石化。不仅如此,中国化工集团由蓝星集团和昊华集团拼合而成,自身整合的任务还很繁重,从收购兼并的专业角度看,该公司短期内并不具备继续扩张的能力。中钢集团主要从事钢铁产品贸易,并不拥有钢铁行业的核心技术和垄断资源,其规模和实力远不与宝钢、
鞍钢
等业内知名企业。从行业整合角度看,收购兼并行为的实施者最好是该项行业的龙头企业,只有它们才真正具备行业整合的能力。

  第二、央企并购只进不出,呈“滚雪球”式发展。近两年来,只有央企收购地方国企,还很少发生地方国企收购整合央企的案例,而外资或国内民营资本收购央企的案例更是鲜有出现。虽然上海市某地方国企曾一度打算收购重组华源集团,但国务院国资委最终还是选择了由央企出面收购华源集团。据说有外资企业长期跟踪三九集团,但从目前的形势看,三九集团花落外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企业发展也是一种自然新陈代谢过程,只进不出不符合市场规律。而且,这种大规模收购还有依赖政府行政力量的嫌疑。

  第三、过于追求规模扩张,没有足够重视并购风险。中钢集团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收购了四家大型企业集团,所收购企业涉及机械、材料、碳素、轧辊等多个行业,并且每个收购对象都属于资产规模大、人员负担重的大型国有企业,收购后的管理整合难度都很大,中钢集团如此快速完成了上述四项难度极大的并购项目,说明其并购很大程度上将追求资产规模放在第一位,部分并购者对并购后的资本收益没有给予正常的关注。中国化工集团所收购的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总资产达到65亿元,净资产接近于零,可见该公司债务负担已十分沉重,但作为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主体的中车公司自身总资产为35亿元、净资产仅为9亿元,明显具有“小马拉大车”的嫌疑,并购后随时可能爆发财务流动性危机。按照国际惯例,一般上规模的并构项目,完成周期一般是1~3年左右,仅仅净职调查阶段,就需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国有企业缺乏市场

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内部体制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当收购方仍然为同类企业时,被收购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如何得到彻底改变是个疑问。国有企业收购国有企业成功的概率本来就不高。如果央企继续以规模扩张为目的实施收购兼并,则失败的几率就很大。虽然三九集团、华源集团的经营机制较一般的国有企业更为灵活,但它们不顾自身能力长期盲目收购兼并,最终不仅没有整合好被收购对象,而且还将自身拖进了财务危机的深渊!目前三九集团、华源集团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又有一批央企紧跟其后,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本人认为,导致央企快速扩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部分央企过去几年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扩张能力,但主管部门某些的监管政策也起到了客观上的推动作用。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领导曾明确宣布,三年内不进入行业前三名的央企将被淘汰。部分央企为了避免淘汰的命运就拼命扩大自身规模,当自身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不仅不会被别人兼并重组,而且还可以兼并重组别人,很多国有企业负责人都相信“Too big to fail”。(作者为上海隆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