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威胁的醉翁之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 15:01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程实 近来,一纸“波特曼报告”让中美经贸关系日趋紧张。但是尽管美国气势汹汹,却并不能决定贸易威胁的性质。 美国的贸易威胁“不可置信”
以较为广阔的整体视角审视,从当前美国的经济环境切入,三大因素决定了美国的贸易威胁是“不可置信”的。 首先,贸易制裁缺乏有效政策搭配支持。在贸易政策趋向保守的同时需要偏紧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只有双管齐下,才能避免贸易赤字在财政赤字刺激下的秋后反弹。另一方面,保守贸易政策和偏紧财政政策又需要偏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唯有如此,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才能得到保障。然而,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核心就是减税,偏紧的财政政策显然与之相悖,而美联储在伯南克领导下势必在主席更替过渡期内延续格林斯潘的审慎有序加息步伐,偏松的货币政策显然会破坏政策连续性。所以,从美国经济的现状分析,难以找到一个包容保守贸易政策的有效政策搭配,美国的贸易威胁不可置信。 其次,贸易制裁有可能带来美国经济资本“贫血症”。毕竟美国的贸易逆差给其贸易伙伴带来了大量贸易收入,这些收入直接演变成了高额储蓄,在缺乏国内成熟投资渠道的背景下,这些盈余资本流向了最佳保值场所——美国。毫无疑问,美国是这场资本游戏的受益者。更为微妙的是,外来资本是近五年来美国房市持续火爆的主要动力之一,房市火爆又是美国消费强劲的重要原因。如果此时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那么缺乏外来资本支持的房市可能会出现“黑色星期一”式的崩盘,这种“硬着陆”将给美国经济带来切肤之痛。所以,从美国贸易赤字的成因分析,贸易政策的转向之中蕴藏了大量风险,美国的贸易威胁不可置信。 最后,贸易制裁最终将让美国经济个体利益受损。不管美国贸易政策转向保守最终采取何种形式,本质上都等同于向美国消费者征收了一笔“贸易保护税”,并会为此付出实际相对购买力下降、整体效用受损的巨大代价。而且,由于大量美国制造企业将生产、装配流水线安置在了劳动力丰富的中国,对“中国制造”的门槛限制不仅给这些企业带来了直接利益伤害,更给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间接负面影响。所以,从美国微观经济层次分析,贸易政策的转向将带来广泛的利益受损,美国的贸易威胁不可置信。 美国贸易威胁的潜在指向 既然美国的贸易威胁“不可置信”,那么这种信号传递又有什么意义呢?就像很多分析者的第一反应那样,美国此番动作某种程度上是中期选举之际的“应景”之举,但其中也蕴藏着某些深意。 美国的信号传递真正指向的也许正是较为滞后的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正如去年末斯诺中国之行中指出的,中国外部失衡的核心问题在于内部失衡,在于金融部门相对于贸易部门的保守性,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性,在于中国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性,在于中国征信制度的空白性,在于中国银行业的低效性。这些金融方面的改革滞后直接给汇率制度改革带来了瓶颈,并给内需增长带来了制约,并最终反映在了贸易失衡上。在“不可置信”的贸易威胁之下,中国最有可能在这些金融问题上做出让步或承诺,而这将为中美贸易关系在特殊时间背景下的缓和创造条件。也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我们才对4月24日胡锦涛主席访美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