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为什么不能将调控目标局限于物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 14:53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高辉清 当前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提出:中国的人民银行应当向美联储学习,将物价稳定作为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 但是,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将物价稳定定位为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核心目
首先,按照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总共有四个: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但是,上述四大调控目标,严格地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四大目标。迄今为止,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完成,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如果将政府的宏观调控也限于这四大目标,显然有些不妥。 其次,人民银行即使现在将核心职能定位为保持物价稳定,恐怕也难以实现。一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国内价格经常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面对这种来自境外的价格传导,人民银行几乎是无能为力。与此同时,即使人民银行采取一些调控措施,也经常会遭遇国际资本的对冲。二是从目前状况看,不论是社会需求,还是社会供给,都不是货币政策所能够有效调控的,地方政府对经济趋同的干预行为往往会使得中央银行的努力化为乌有。 第三,稳定物价的调控目标通常是建立在中央银行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基础上。客观地讲,银监会成立之后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确实得到了明显加强,只是距离真正的“独立”还有较长的一段路程。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独立性比较大的美联储只需要对美国国会负责,而不对美国国务院负责。 另外,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逐步演化为一个国际问题。在当前人民银行在较大程度上已经被资本流动与汇率问题所约束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第四,如果以稳定物价为核心目标,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以什么价格为基准?从近几年来实际情况看,我国生产领域的价格与消费领域的价格走势经常背离,以任何价格作为参考基准,显然都不合理。另外,除了国家统计局之外,人民银行自己也发布物价指数,而且与统计局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作为一种合理猜测,人民银行应该更相信自己的数据,但它却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如果采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人们又会质疑,人民银行为什么还要再起炉灶,另搞一套? 二是价格的合理性问题。这一问题社会各界争议已久,但至今没有取得共识。去年上半年,各种商品及服务价格涨声一片,处于宏观调控旋涡中的住房价格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国家统计局颁布的CPI却在不断走低,与人们的实际感受不太一致。 为什么房价不包括在CPI之内?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曾经给予过解释,主要观点归纳起来有三点:商品房是一个耐用品,一次性购买,几十年消费;商品房购买在统计上归于投资口径,而不在消费;国际惯例就是如此。 但显然,这几点解释很难让人信服:一是汽车、彩电等也是耐用品,同样是一次性购买,多年消费,为什么就可以计入CPI的篮子里?二是住房作为消费市场的最大热点和许多居民家庭的最大消费商品,却不计入消费口径,让人难以理解。三是国际惯例现在已经越来越不能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了。越来越多的证据都表明,国外的东西引入国内之后往往都会水土不服。 目前,在CPI中与房地产相关的是房租价格。但是,房租价格并不能作为房屋购买价格的替代物,两者的走势不一样。而且从生成机制看,两者也存在本质差别。房租价格基本上是由市场有效需求所决定,很少有人在租房之后又将房屋转租以获暴利。相反,在房地产市场,购买房屋之后再转卖的人却不少。实际上,房屋购买价格不仅包含了有效需求所决定的合理价格,而且还包含了投机需求所带来的泡沫价。 正因为有了上述诸多因素的存在,在当前的情况下,如果将人民银行的核心职能定位为“保持物价稳定”,很可能会“丢了西瓜,捡起芝麻”,陷入得不偿失的困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