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人民币如何走出困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11:34 《新青年·权衡》杂志

  文/岑科

  9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7690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公布的最新数据。大部分经济学家相信,照这样的趋势,中国的外汇储备将很快超过日本,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

  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也意味着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在加深,这是同一件事的几个方面。换句话说,如果央行不干预外汇市场,就不会有外汇储备,也就不会有汇率升值的压力——因为压力会在汇率的自由变动中被释放。这些道理看看汇率的形成过程就知道了。

  汇率之所以存在,是国与国之间要做买卖。而所谓买卖,既包括买卖商品,又包括买卖生产要素,如土地、厂房、证券等。所以,汇率是由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投资流动决定的。

  比方说,中国与美国做买卖,如果美国购买中国的商品多于中国购买美国的商品,或者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即购买中国的生产要素)大于中国对美国的投资,或者两方面合计,美国对中国的“总购买”大于中国对美国的“总购买”,人民币就会相对美元升值——因为在外汇市场上,用美元换人民币的人多于用人民币换美元的人,人民币供不应求,自然会升值。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经济落后国家在赶超发达国家的时候货币会升值。经济赶超,一定伴随着引进外资或商品出口增加,也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汇率当然会升值。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比价是1:4.86,经过一战、二战,美国经济崛起以后,美元对英镑升值约三倍;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伴随日本经济的崛起,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也升了约三倍。中国不可能脱离这个规律。

  当央行干预外汇市场时,情况会有所改变。如上所述,在

中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在人民币出现升值趋势的时候,外汇市场会出现美元供过于求的情况。此时,如果央行出面,把供过于求的美元买下,就能保持汇率不变,也就有了外汇储备。所以,外汇储备是“压制市场汇率”的代名词。

  但市场运行自有其内在规律,压制汇率,或者说购买外汇储备,会造成以下问题:

  第一,扭曲价格,扰乱资源的合理配置。汇率的本质是一种价格,它的变动不仅各国之间技术和资源状况发生变化的结果,也是各国调整比较优势、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的必要途径。对于经济后起国家,压制汇率会使本国商品低于正常价格,不需要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也能保持出口增加,因此阻碍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第二,导致超常的外资流入本国。汇率低估相当于本国的资产“降价酬宾”,外资不仅会进来购买

房地产、证券等流动性资产,也会购买厂房、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性资产,由此引发经济过热和房地产泡沫。而且,由于外资的进入,进一步加大本币的升值压力。压力之下,经济当局往往不肯升值,越不肯升值,本国资产相对市场价格越便宜,越吸引外资进入,造成恶性循环。

  第三,造成大范围的经济失衡和贸易摩擦。在压制汇率的过程中,一方面,央行要在本国发行货币或票据,买下供过于求的美元;另一方面,要把这些美元用来购买美国的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这相当于把本国资金低息借给美国,使美国经济陷入“低储蓄、高消费”的畸形状态,也为美国的贸易保护提供了口实。

  由于上述问题,人民币汇率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升级的最大隐患。7月21日,中国决定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约2%,央行声称要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新机制。

  但现在看来,这次改革并没有解决有关人民币汇率的种种问题。一方面,中国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继续猛增。专家预测,今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将接近8000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将达1000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国、西方主要工业国以及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再次升高,美国国会对中国的关税议案也再次排上了日程。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据部分经济学家估计,人民币被低估的幅度在15%—40%之巨,7月21日的升值实在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自汇改以来,央行新增的外汇储备至少超过600亿美元。这说明央行一刻也没有停止在外汇市场上收购美元,以阻止人民币汇率上升。但正如前面所说,央行的外汇储备越多,表明人民币汇率离均衡价格越远,越会吸引外资进入中国,从而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是一个难以破解的困局。

  从央行的做法来看,它希望通过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和允许更多的资金外流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多人认为,由于外汇管制,中国的企业和个人不能自由地兑换和持有美元,掩盖了市场对美元的真正需求。因此,扩大企业和个人兑换和持有美元的自由,或许是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办法。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从2004年至今,央行推出了一系列放松外汇管制的政策,如减少强制结汇、提高企业可保留的外汇比例、提高居民换汇额度;以各种方式鼓励境内企业和机构对海外投资;还扩大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企业范围,建立做市商制度,等等。

  总的来说,这些放松外汇与资本管制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们符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有助于建立一个资本自由流动、高效配置资源的外汇市场。但是,如果决策者想把这些政策作为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并促进汇率制度改革的首要步骤的话,存在极大的危险。

  资金自由流动就象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又可能被投机者利用。在这里,如果不首先纠正被扭曲的汇率,而首先放松外汇管制的话,相当于自己的缺陷还没有修补,就给了投机者一把锋利的尖刀。有人说,仅仅放宽资金流出渠道,不会增加投机的机会。殊不知,投机行为包括资金流进、流出两方面。一旦资金流出更加便利,就会促使更多的投机者利用各种方式进入中国,购买人民币资产,实施汇率投机。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一定会升值,也将走向自由兑换。但从改革次序来看,当务之急是取消商品出口和引进外资的特殊政策。更具体地说,就是要取消出口退税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国还对多种商品实施出口退税;另一方面,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对外资企业予以优惠。这些政策本身是违反市场公平原则的,其效果是增加商品出口和外资流入,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已经没有理由继续存在。

  在取消上述政策后,央行应停止买入外汇储备,逐步提高汇率,并在提高汇率的过程中减持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减至一定程度,央行就要彻底停止对外汇的买卖,转而根据外汇的实际供求状况不断调整汇率水平。这一过程也许要持续若干年。在若干年内,需要不断完善外汇市场,逐渐放松外汇管制,直到最后,允许外汇自由兑换,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汇率制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不能再拖下去。

  (岑科,1975车出生于贵州,199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现为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

  背景资料:

  中国外汇储备相关情况

  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

1950

1.57

1951

0.45

1952

1.08

1953

0.90

1954

0.88

1955

1.80

1956

1.17

1957

1.23

1958

0.70

1959

1.05

1960

0.46

1961

0.89

1962

0.81

1963

1.19

1964

1.66

1965

1.05

1966

2.11

1967

2.15

1968

2.46

1969

4.83

1970

0.88

1971

0.37

1972

2.36

1973

-0.81

1974

0

1975

1.83

1976

5.81

1977

9.52

1978

1.67

1979

8.40

1980

-12.96

1981

27.08

1982

69.86

1983

89.01

1984

82.20

1985

26.44

1986

20.72

1987

29.23

1988

33.72

1989

55.50

1990

110.93

1991

217.12

1992

194.43

1993

211.99

1994

516.20

1995

735.97

1996

1050.49

1997

1398.90

1998

1449.59

1999

1546.75

2000

1655.74

2001

2121.65

2002

2864.07

2003

4032.51

2004

6099

...

 

...

 

...

 

...

 

...

 

  币种结构和储备成本不透明:

  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币种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也没有向人民代表大会做过报告。据估计,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估计数据的主要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报道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够合理,美元资产过多,同时避险保值手段单一,在2000年之后的美元大跌过程中,中国外汇储备遭受了重大损失。有观点认为,200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约200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损失约400亿;官方否认了这个说法,但未给出具体数据。

  外汇储备非常规使用:

  2004年1月,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充实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金,引起巨大关注。由于这次注资行为明显不属于外汇储备的常规运用范畴,合理使用与挪用的争议始终不断,债务、债权关系及清偿方式模糊不清。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执行人的角色。

  汇率形成机制有待完善: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在完善中,在人民币/美元购买力平价严重失衡、全球预期人民币将会相对美元会继续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美元热钱涌入中国换取人民币,以求收买廉价资源并获得汇率波动收益。中国央行为了保持货币稳定,不得不大量买入美元,更加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问题,更导致了严重通货膨胀的风险。

  人民币汇率改革大事记: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 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货币。

  1996年12月1日:中国实施经常帐兑换,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为8.3兑1美元。在此之后,汇价固定在8.28兑1美元,上下浮动的幅度很小。

  1994年:采行所谓以市场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符合外汇调剂市场的8.70兑1美元。

  1980年:中国银行1980年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持有外币者可在调剂中心向需要者出售外币。人民币由1981年的1.50兑1美元下贬为1984年的2.30兑1美元,并在1993年之前,再贬为5.8兑1美元。

  1970年:中国在1970年代末期推行经济改革,以建立比较市场化的体制,并实施货币双轨制,人民币只在内部通行,至于外籍人士则必须使用外汇券。

  1971年: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布列敦森林协定1971年崩溃后,许多国家采行了浮动汇率机制,容许由市场决定各主要货币的汇价。

  1953至1972年:在中国1953至1972年的苏联式计划经济全盛期,人民币固定在2.42兑1美元价位。为维持这种不切实际的汇率水平,中国政府采行严格的兑换规定,要求所有企业和个人向指定银行出售手中外汇。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新货币。

  资料来源:新浪汽车频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3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