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们公然为暴富张目 怎能不叫弱势者仇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10:56 第一财经日报 | |||||||||
张昌辉 在日前举办的一个地产会议上,被舆论称为“地产狂人”的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又出惊人之论:“过去中国都是穷人区,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是很正常的。” 这样的言论任志强已不是第一次面对媒体和公众了。比如,他曾自负地说:“房地
有意味的是,在任志强发表完观点后,在场的房地产大佬纷纷对任志强的观点表示支持。与此同时,不少学者和网民则鲜明地提出反对和质疑。有人说,这是任志强的坦率。在我看来,问题绝没有这么简单, 抛去任志强的个性因素,在任志强们的这种“公然”的背后,是他身价亿万的富豪身份,推动了他的自信。 当任志强们认定“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是很正常的”,笔者不禁想起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的”的著名哲学命题。但是,黑格尔的命题探讨的是哲学,而任志强们的判断却抛掉了同情。 媒体上也有人说,任志强们这样说和做“也有他们的道理”。其实这话的背后隐含的是一个被普遍奉为圭臬的理论命题:企业家的本性是逐利的。这种“理论”显然是浅陋的。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名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说:“忽略文化因素的生意人,只有失败一途。” 事实上,一个不讲文化、不讲起码社会责任、只一味冷酷逐利的企业,最终只会演化成一只经济怪物,也容易引发社会的失衡和冲突。如果放任任志强们这种自负地公然地为“暴富”张目,那你怎么能叫那些弱势者不仇富呢? 诚然,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人们敢讲敢说,但说话尤其是已经成为社会公众人物的言论,应该自我预设底线。人们常说,某些“红线”是不能碰的,其实,“道义”应该也是有底线的,谁敢公然挑战道义底线,谁就是在公然地挑战社会公众的心理尊严。(作者为本报资深编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