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座大山就是最急切的举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10:06 红网 | |||||||||
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曝光了8所教育乱收费学校,乱收费金额高达2270万元。消息一出,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跟帖上万条,多数网友气愤之余,还点出了自己知道的教育乱收费学校名称、收费项目和数额。——2月21日《中国青年报》为此使用了这样的标题:曝光学校八所,引来“举报”无数。 一边是教育部监察局局长刘金平的结论:教育乱收费得到了“有效遏制”;一边却
教育部遏制教育乱收费的政策,内容不可谓不具体,要求不可谓不严格。如果这些政令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和落实,也许“有效遏制”会名副其实;然而“无效政令”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政令制定者的“成功幻觉”,另一方面也隔绝了官意与民意的必要沟通。 “无效政令”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政令本身就不具备可操作性,比如“一费制”;另一方面是由于政令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肠梗阻”,“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语)。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关注政策的制定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更要关注政策的具体落实和执行效果。真正有意义的只有后者,老百姓关注的也是后者,而后者正来自于“举报”,来自于对民意的搜集和尊重。 “新三座大山”是近年来民间舆论和口头表达中使用非常频繁的一个词汇。所谓“新三座大山”者,教育、医疗、住房也。“三座大山”是国人对苦难的一种高度概括和形象表达,推翻“三座大山”是多少先人至死不移的奋斗目标,仁人志士为之竞相抛头颅洒热血。在如今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盛世时代,人们重新使用这个苦难的表达,足见教育、医疗、住房已成百姓不可承受之重。 “新三座大山”不仅是要表达生活负担的沉重,更是要表达对社会不公平的痛恨。“新三座大山”凝聚了非常稠浓而又不得拯救的相对剥削感,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医院反哺政府、公立医院不平价、地方政府力挺高房价等社会乱象都是具体表现——这是对活跃在这些领域的权力寻租与腐败泛滥、违法违规与抢钱主义的极大反抗。 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不能容许存在“大山”重压人民头顶的。只要“教育”一日不出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新三座大山”行列,所谓“有效遏制”永远只能是“官方观点”而已。而既然“教育”已经被民间评价列入“新三座大山”,足见当今教育收费之高、之乱,曝光学校八所引来“举报”无数自然是情理之中的。其实,“新三座大山”的表达,本身就是最为急切的“举报”,不应该被政府部门置之不理或者一笑了之,而是理应为消除压在百姓头顶的“新三座大山”做出更大的努力。 (稿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