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慈善救市不能仅靠税收杠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20:54 民主与法制时报

  □陈军

  《新民晚报》2月8日报道,为了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上海市地方税务局正式实施“慈善奖励”新政策。从2005年1月1日算起,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不可否认,中国在慈善捐赠方面的税前减免制度不完善,现行的税收政策并不鼓励企业家捐款,捐献的款项越多,额外支付的税也就越多,从而抑制了人们的捐献热情。如今,上海市出台鼓励慈善捐赠新政,希冀突破瓶颈性难题,以此激活慈善市场,无疑走出了积极的一步。但笔者认为,之所以造成中国企业家不热衷慈善事业,其主因并非或不完全是税收制度,束缚慈善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文化障碍还有很多,仅靠税收减免造就不出慈善家。

  从企业家本身来说,受传统的富不外露观念影响,企业家们普遍怕树大招风,怕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受到威胁,而要当慈善家,势必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正为企业家们所忌讳。近年来,有数位富豪倒在血泊中:山西亿万富翁李海仓、浙江温州富豪周祖豹、甘肃地产大亨刘恩谦……一连串血淋淋的名单更是令企业家们不敢张扬。加之有的富豪发家致富本不是通过合法的途径,这一露面,势必会引起社会对自己财富来源的关注,招来麻烦。这正是一些企业家不敢做慈善家或者即使捐款也尽量保持低调的缘故。

  从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来看,中国一些慈善团体的账目基本上是不对外公开的,财务制度不透明,必然导致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对社会调节的能力低下。而最令慈善者寒心的,莫过于少数人毫无顾忌地贪污善款了。2001年引起轰动的胡曼莉事件就是一个警示。善良的人们捐出的善款并没有如数地用在那些应该受惠的弱势群体身上,反而是让某些人中饱私囊了。这样的事情只要发生一起,就足以挫伤捐赠者的慈善之心,从而对慈善事业产生信任危机。

  从公共价值取向来看,慈善家应该是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钦佩的,企业家们做慈善家,理应得到相应的荣誉和社会地位,只有社会以他们为荣,慈善家自己才会以之为荣。在美国,人们并不景仰富人,而是景仰对社会有所回馈的富人。正因为如此,《商业周刊》每年公布慈善家排行榜比《福布斯》每年公布的富人排行榜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在我们周围,很多人一提到富豪捐款,就认为是想炒作自己,不去赞扬他们,倒去讽刺嘲笑他们。这样一种扭曲的公共价值取向只会令企业家们对慈善事业望而却步甚至嗤之以鼻。

  因此,助推慈善事业发展,不能仅靠税收杠杆等单一的政策层面,必须动用政策和法律多重调控机制,包括鼓励私人建立基金会、建立慈善组织的评估制度、引导舆情宣传正确的财富观、淡出政府在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方面的部分事务性职能、加强监管等等,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激活企业家们的社会责任,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使更多的企业家乐善好施,反哺社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