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如何通过房地产行业消化过剩产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0:26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章永哲

  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在其网站上发表文章《直面住房结构性过剩——关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点思考》,文中指出,“去年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将房地产列入了产能过剩行业名单”。

  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表示,我国有11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其中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和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和纺织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房地产行业与钢铁和水泥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上下游的关系,这三个行业目前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存在相应的逻辑关系。近几年,正是在扩大内需的口号下许多地方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兴土木,强烈的需求促使对钢铁和水泥行业的投资加大,这两个行业的产能得到提升直至过剩。为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又有人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消化过剩产能的建议。经济学家汤敏对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陷入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出现的产能过剩都是结构性过剩,以钢铁行业为例,一方面,高质量的钢材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高价进口;另一方面,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低端大路货没人要。从房地产行业来看,一方面,大量城市新建住宅,尤其是高档住宅乏人问津,另一方面大量中低收入家庭无力买房,望房兴叹。这就出现了房地产行业中高价房过剩,中低价房短缺的现象,结构性泡沫隐现。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思路存在一定的误区,建造大量豪华高档住宅无法满足巨大的中低收入百姓购房需求。

  行文至此,本文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终于可以得到解答了,如何通过房地产行业消化过剩产能,办法就是以建造大量中低价房的方式来消耗钢铁和水泥行业的产能,在消耗过剩产能的同时,也解决了大量中低收入百姓买不起房子的问题。

  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房产开发商能否愿意从建

豪宅转向建中低价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豪宅价格高,利润空间大,而且吸引眼球,容易提高开发商的品牌知名度。相反,中低价
房价
格低,利润空间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企业的目标是赚取最大的利润,那么房地产企业自然就会选择建豪宅而不是建中低价房。

  当“无形的手”出现失灵情况的时候,就是政府“有形的手”该发挥作用的时候,更何况,房子并不是很纯粹的商品,而是具有一定公共产品属性的商品。政府有责任解决中低收入百姓买不起房子的问题。

  北师大教授董藩认为,国家干预商品房的价格名正言顺。因为住房建设要求土地要素的参与,而在中国,参与建设的城市土地资源是公共资源。房屋建在土地上,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以国家干预商品房的价格名正言顺。虽然开发商购买了其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但这种交易其实是典型的土地租赁关系。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要通过房价一并显示出来,当政府认为房价超出了购买者或承租者的承受能力,需要进行调控时,通过建设用地规模、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和房地产税费标准的调控来干预房地产市场,是理所当然的。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行业政策、土地供应计划、财政税收政策等行政或金融途径来引导开发商更多地建造中低价房,使得房屋生产与百姓的需求相适应。在这其中,商业银行可发挥积极作用。房地产开发建设需要大量融资,商业银行在对其提供信贷支持时,可向适应百姓需求的中低价房屋建设项目倾斜,对于豪宅项目的资金投放则要严加把关,通过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来引导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志刚去年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曾预测未来20年内,如果以三口之家居住100平方米计算,中国需要260多亿平方米的住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需求量,只要能够建造出适应百姓需求的中低价房,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就能缓解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状况,并带动相关六十多个行业的发展。

  当然,我国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复杂,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通过引导房地产行业发展来消化几个行业过剩的产能也是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思路之一,是否有效,尚留待实践检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