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前驻美商务参赞何伟文:波特曼报告根据不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滕晓萌

  北京报道

  中美经贸关系注定不可能风平浪静。

  2月14日,美国经济谈判代表波特曼向国会提交报告,表示将重新调整美国对华经贸政策。

  波特曼报告的强硬措辞引起两国经贸界一片恐慌。“美国政府将向WTO申诉?”“中美两国将爆发贸易战?”……两国媒体争先研判的一个重点是,美国接下来会有哪些具体行动?中国是否会对美国的举动采取报复性措施?两国政府间的过招是否会影响到快速发展的中美贸易和投资?

  “从贸易本身来讲,无论是投资额还是贸易额,应该都不会有大的变化,贸易数字肯定还是直线上升。”中国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事馆商务参赞何伟文说。

  何伟文曾在1997年到2003年间在美国进行商务工作,对于中美贸易的蓬勃发展有切身的感受。2月20日,何伟文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何伟文对中美经贸的前景很乐观。他说,“在两国关系中,发生过1997年的‘政治献金’案、1998年永久最惠国待遇问题、1999年‘炸馆’事件,2000年海南撞机事件,都是影响两国政治关系的大事,但是中美贸易受了影响没有?没有!直线上升。因为企业的利益毕竟不是以政治家的立场为转移的。”

  将影响美国几年时间

  《21世纪》:根据你的判断,波特曼报告是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一个长期的战略转折,还是应对以国会为主的政治压力的权宜之计?

  何伟文:不排除其中有应景的因素,但不能简单将报告归结为应景。

  这份报告应该象征着美国政府今后几年的战略走向。波特曼报告中把之前的中美经贸关系分为三个阶段,现在新的阶段应该是指中国度过加入WTO过渡期之后的一段时间。虽然美国政府并没有说明这个时间是多长,但是应该不会太远,因为情况随时变化,政府也要不断制定新的政策。但可以肯定的是,虽然不能排除政治压力的因素,但美国政府这样大的转变,应该是非常认真的。

  《21世纪》:您如何用一句话来描述波特曼报告前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

  何伟文:报告之前,美国总的贸易政策还是开放与保护兼有。开放的一方面,是不断扩大贸易规模,并且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但另一方面,市场保护色彩越来越浓,不希望贸易引起本国就业减少。

  波特曼报告之后的贸易政策,其实就是扩大贸易,要求中国开放市场。报告的重点就在于为美国企业扩充市场。

  应质疑波特曼报告的根据

  《21世纪》:报告里面有不少对中国贸易壁垒的指责,您怎么评价这些指责?

  何伟文:这些指责总体上讲没有太大道理,总体来讲根据不足。当然,就具体问题来讲,我们还有改进余地。比如对中国完成加入WTO时的承诺评价不高,但这并不是美国说了算,而是WTO说了算;而WTO对于中国执行承诺的情况是肯定的,其前总干事素帕猜给与中国很高的评价。中国美国商会也曾在其2005年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实质性的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诺和义务”。

  波特曼报告是根据一些不切实际的根据,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其实,其前提都是错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对此提出质疑。

  因为证据不足,所以波特曼报告看似提了十点,很吓人,但仔细分析并没有太多新的政策。美国想借此达到什么目的?如果说是贸易平衡,这没有办法达到;如果是让中国履行入世承诺,WTO已经肯定了中国的工作。

  中国不会改变经贸政策

  《21世纪》:您认为波特曼报告会引起两国经贸关系紧张吗?

  何伟文:在一定程度上说,会给两国关系增加一些困难,它会在中美经贸关系,特别是开放市场问题上,提出一系列很具体又很强硬的要求。另外,在方式上,不再像以前那样,双边展开对话和协商,而是增设小组,由法律顾问牵头。所以接下来对中国的指责肯定会增加。

  现在美国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知识产权保护,一是服务业开放。接下来两国贸易摩擦可能会增加。比如《反垄断法》这种中国国内立法的问题,美国也表示要参与,这是我们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另一些方面,比如知识产权有待加强、透明度有待改进、标准应和国际接轨,这些问题我们是可以开放讨论的,但是谈判的方式必须是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不能是一方对一方进行监督,指手画脚。如果美国坚持这样的方式,就是误入歧途了。

  《21世纪》:除了双边谈判之外,波特曼在报告中还重点谈到了要利用WTO、APEC等多边组织来制约中国,你认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何伟文:美国历来爱在多边体制内推行自己主张,在美洲国家内是这样,在联合国也是这样,所以这种方法毫不奇怪,也没有什么好恐惧的。

  但中国政府还是应该面对现实,对美国采取双方政府、企业不同层面对话协商的方式,来化解纠纷。

  《21世纪》:前几天中国美国商会会长马诚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经谈到,害怕波特曼报告的出台,会引起两国经贸关系紧张,从而影响到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您认为波特曼报告会对两国经贸关系产生实质性的损害吗?

  何伟文:中国政府肯定会采取必要的反应,中国政府对美国的态度一直都是非常清楚的,我想基本是“一反对、二不怕”。因为决定中美经贸关系的,实际上还是企业的利益、两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应对美国的方式,应该不会有变化,还是以平等的协商为主;也应该不会对美国企业在华投资造成大的影响,我们的政策还是积极鼓励投资的,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一如既往,这是非常清楚的。

  美国态度已微妙改变

  《21世纪》:您反复谈到中国一直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但2005年中美高层交流非常多,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就来过中国多次,但为何贸易逆差问题还是贯穿全年,到现在,美国政府也不接受中国有关贸易逆差源于全球产业转移这一意见?

  何伟文:从美国政府来讲,面对产业、选民、工会,它无法把贸易逆差给抹杀掉,因为现在贸易逆差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波特曼在自己的报告中也提到,贸易逆差和贸易政策是两回事,贸易逆差是一个宏观经济的问题。但是这两者肯定是有关联的,所以美国不断提出这一问题,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仍将是中美之间的一个话题。

  但是如果把现在和美国5年前的官方调子相比,美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时美国视贸易逆差为洪水猛兽,现在已经慢慢淡化,并开始认识到贸易逆差对美国并没有太大害处。

  此外,美国也不可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从1971年开始,35年都是逆差,可能今后35年美国也还是逆差,这是美国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不是中国所引起的,贸易逆差也没有直接影响就业,人民币汇率也和美国制造业就业没有关联,所以美国总是纠缠这些事情,没有任何意义。

  《21世纪》:如果今后比较长一段时间中美之间仍然存在巨大贸易逆差,那是否说明美国国内政治力量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压力还会继续存在?2006年适逢美国中期选举,情况是否会比2005年严峻?

  何伟文:政治压力肯定将继续存在。但是就美国来讲,每两年就有一次选举,是否选举年时,美国对于中国的指责就会明显激烈?目前还看不出有这样的区别。美国贸易政策基本是一贯的,波特曼报告也是规划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只要中美贸易不平衡,无论大选与否,两国之间的局势都还将继续。

  中国政府应改善商务工作

  《21世纪》:波特曼报告宣布,美国政府将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处理对华经贸问题,而日前有消息称,日本外务省也新设立了“日中经济室”来和中国交涉。对于中国来说,在贸易额飞速扩张、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同时,政府工作应该如何改进,才能够应对各种贸易摩擦的威胁?

  何伟文:中国政府一直在做这些工作,但是这些工作还有待加强。比如说,可以更密切地跟踪美国、日本、欧盟这些主要贸易伙伴对华政策的动向。

  要防患于未然,就要有预见,不要等到一个政策出台之后,才开始研究,平时就应该注意搜集其国内政治情况、对华贸易平衡状况、主要产业变化和与中国的关系,这样才能提出其政策可能的走向。

  以美国为例,可以加强对美国日常贸易政策变化的跟踪,有些政策是贸易活动本身产生的,所以对于贸易活动的矛盾、可能的走向,都要认真分析。还要和美国方面加强沟通,比如和他们的商会、思想库、议员、工会等等。对很多问题,像贸易逆差的产生和影响,可以大家一起来讨论。

  《21世纪》:这应该是驻美经商处的工作吧?

  何伟文:驻美经商处一直在做这件事,但是力度还不够。另外,只是商务部来做这个工作也不够,比如教育部门,就可以通过

留学生接触利益集团来做做工作。企业方面,中远集团是一个好例子,他们在新泽西州雇了300多名美国工人,所以他们可以请议员去他们那里看,解决一些问题。

  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成立有一定层次的智囊机构同美国进行交谈。从波特曼报告就能看出来,中国平时对美国政策研究、沟通做得不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