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顺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 22:41 《观察与思考》杂志

  程 实

  近来,美国人似乎又热衷于对中国经济品头论足。1月10日,访华的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委员、民主党资深参议员鲍克斯表示,若中方不付出努力缓解中美贸易顺差,美国政府可能将采取报复措施。同一日在美国国内,前国务卿鲍威尔则在参加公益活动时预言,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实力将达到美国的水平,他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美国人大多察觉
沃尔玛和凯马特等超市购物的货架上摆满了他们所需的中国产品。

  不难发现,美国人面对中国顺差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又恨、又怕、又敬、又爱。中国顺差一方面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消费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的效用提升,另一方面又给美国国内的相关产业带来了江河日下的直接冲击,在或悲或喜之中,美国人骤然发现他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打上了“中国烙印”,而这正是自负的美国人最不乐意看到的事情。

  中国顺差的迅速增长

  实际上,1月11日中国海关放出的2005中国贸易数字加重了美国人对中国顺差的反感。《纽约时报》1月12日一篇题为《2005中国贸易实现三倍增长》(Trade Surplus Tripled in '05, China Says)的重要文章就用一种不温不火的语言方式流露了美国人的中国思绪。

  表面上看,美国人对中国顺差的不满来源于顺差数字的大幅增长。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达到了14221.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3.2%,相当于“十五”时期初2001年的2.8倍,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 4%,进口6601.2亿美元,增长17.6%,贸易顺差为1018.8亿美元,是前年319.8亿美元的3倍多。当然,这只是中国外贸的全景画像,如果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将美国置于观察中国贸易的中心,那么一幅新的画像将会出现:2005年中国顺差总值为1018.8亿美元,而中美贸易顺差却为1147亿美元,比2004年的800亿美元又增长了43%,而2001年这一数字不过280亿美元,更令美国人感到不快的是,中国顺差似乎看上去更像是针对美国的,实际上中美贸易顺差的数额比中国顺差总量还要大,这意味着如果将美国划去,中国对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进口要大于出口。

  美国人不满中国顺差的原因

  数字只是表面,从深层次上看,美国人对中国顺差不满的原因还有四条。首先,在美国人看来,中国某种程度上没有“诚实、全面”地反映中国顺差的现实状况。中国海关公布的2005中美贸易顺差为1147亿美元,而根据美国政府的官方统计数字,在2005年的前10个月里,中美顺差就达到了1660亿美元,全年数字预计将突破2000亿美元。追溯到2004年,中国统计的中美顺差为800亿美元,而美国的统计数字却为1620亿美元。造成中美官方数据巨大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技术上的,毕竟中美统计口径不一、统计方法也不同,特别是在对待香港数据的处理上,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但在美国人看来,技术因素的背后是心理因素,中国采用“低估”顺差的技术方法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将问题淡化的目的,毕竟顺差带给中国的更多的是利益,美国人认为中国“低报”顺差数字本质上是想维持这种利益的长期获得。

  其次,在美国人看来,中国贸易的飞速发展映射了中国力量的迅速崛起,给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带来了些许威胁。正如《纽约时报》的文章所言:“贸易数字的变化暗示着世界经济中中国角色的潜在转变,这条东方巨龙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华尔街金融价格、国际利率走势具有一定的间接控制力”。实际上,贸易顺差对贸易依存度较大的中国经济而言至关重要,国外需求的与日俱增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中国前些日子的GDP数据调整已经让美国人怀疑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了10%,而中国顺差的扩大更是增加了美国人对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担忧。毕竟中美政治体制、历史文化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中国威胁论”颇有市场的背景下,中国顺差背后的国际经济格局变化让美国人感到不快。

  再次,在美国人看来,中国顺差的扩大对美国经济复苏来说构成了潜在危险。中美贸易顺差对美国经济而言影响较为深远。从直接影响看,顺差给美国国内相关行业的生产带来了挤压作用,并使得出口的增长拉动效应无从彰显,在美国经济复苏刚刚起步,能源冲击、恐怖主义、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忽隐忽现的环境下,内需外流、经济增长动力缺乏将给美国回归“新经济”时代的繁荣带来较大风险。从间接影响看,中国顺差对美国而言增加了贸易赤字的绝对数量,2004年美国贸易赤字为6170亿美元,在2005中国顺差扩大的条件下,这一数字注定将继续增长,而美国贸易赤字与财政赤字并存的“双赤字”结构是美国经济最大的潜在诟病,解决这一积重难返的问题需要美国甘心付出不容小视的“经济牺牲率”,并忍受代表美国形象的“强势美元”的光环退去,这些显然都不是美国人乐意看到的。

  最后,在美国人看来,最为不可容忍的是,中国顺差似乎没有大幅下降的可能,而美国更是潜在形成了对中国商品的生产路径依赖。虽然中国新近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和谐增长和自主创新,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并不能很快改变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纽约时报》的文章就不无无奈地表示“虽然2006年的增长率可能会更加温和,但中国还是会很容易地生成又一个1000亿的顺差”。高盛的经济学家也略带调侃地宣称“如果你会些数学,就能发现中国顺差会继续增长,因为要让顺差下降,中国进口相比出口要实现倍数增长,这显然是很难的”。此外,美国人通过观察2005年下半年的“中美

汇率博弈”发现,以外部压力的方式逼迫人民币即刻、大幅升值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已经将汇率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美国人对中国汇改“拔苗助长”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这意味着美国借
人民币升值
减少中美顺差的愿望很难实现。更为可怕的是,美国人突然间察觉,他们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在中国贸易渗透入美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之际,也许美国人某种程度上已经无法离开他们有些反感的中国顺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