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改革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 走向以人为本的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 11:52 北京日报

  ———专家纵论未来五年改革的新特征、难点、重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2006年2月7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京举办了主题为“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攻坚”的第25次改革形势分析会。来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
、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近20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我国改革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

  1、有专家认为,与改革初期相比,目前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当前,我国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和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突出矛盾。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也有专家认为,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以物为本”的改革,走向“以人为本”的改革和发展新阶段。

  2、与改革初期相比,人们对改革的价值认同发生了重要变化,改革的聚焦点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想改革,认为改革能给人们带来利益,因此对改革有很高的期望值,也有很高的价值认同感。但目前这种价值认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人对改革本身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分歧。在改革初期,人们对改革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关心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政策的调整,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个人带来实惠。但现在人们越来越把改革的聚焦点集中在政府。政府改革成为所有改革的聚焦点。因为我国的几乎所有改革,最终都是由政府主导和推动的,这些改革能否真正推进、取得成效,与政府自身的作为是紧密相连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不分,其主要矛盾都在政府。

  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有专家指出,中央通过的“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我国改革、发展的战略,这对我们今后的改革发展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今后的改革有几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对改革的局势能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二是能不能重新树立对改革的共识;三是能不能推动政府的实质性改革,用政府改革带动其他改革。二、改革新阶段面临的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取得新的突破1、新时期改革可以形成系统的理论来指导下一步的改革。有专家提出,当前的改革可以不再、也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了。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已经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的经验,方针已经明确,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在起主导作用。我们完全有条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理论,来指导下一步的改革。2、克服“改革综合疲劳症”需要理论上的新突破。有专家认为,若干年前已经出现了“改革综合疲劳症”。假改革、伪改革,都打着改革的名义,但做的事情却是完全违背改革初衷和背离改革精神的。如政府采购逻辑上分析都是要搞改革,实际搞了集中采购以后,有的仍然是不公开、不透明、不转换机制,把分散的设租寻租搞成了集中的设租寻租。

  三、落实

科学发展观是对新时期改革的总体要求

  1、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形成改革共识的基础。专家一致认为,新时期的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2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与改革开放分不开的,这实际上对一些争论已经做了回答。改革仍然处在攻坚阶段,要下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改革在某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前进中的问题只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是下一步改革的主线。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是“十一五”时期改革攻坚的总体要求。有的专家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改革当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现在对改革之所以争议这么多,关键是不公平。因此,下一步要考虑让先富起来的人,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包括城市,帮助后富起来的人,帮助落后地区,在这方面形成一个机制。

  3、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有的专家认为,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要顺着以人为本、公共服务这条线,在这个思路上深化。有专家提出,要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十一五”时期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并以此来有效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如果我们能够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真正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这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推动作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制度创新

  1、市场化改革仍要加快推进,必须把政府改革作为改革攻坚的重点。有的专家认为,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这两大基本判断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对继续推进改革是个鼓舞,对“十一五”时期改革攻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两大基本判断一定要坚持,不但要坚持还要提到重要的位置。

  有的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的改革趋势,不是市场化改革要不要坚持的问题,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进行;影响我国改革深入的“瓶颈”不在经济领域,也不在社会领域,而在政府自身的转型和改革。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目前政府力量过于强势,市场力量相对薄弱的不均衡的状态,就必须对政府的体制机制有实质性的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我国改革的战略转折,关键是要推进政府自身的实质性改革。

  2、按照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的要求,推进政府改革和事业机构改革。有的专家认为,要以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十一五”时期全国大部分地方实行“省管县”的条件成熟,要在全国范围内减少行政层级。要把事业机构改革纳入公共服务体制的建设中来,建立机制灵活、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公益性服务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制度创新。有的专家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制度创新看,应主要解决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和乡村治理结构建设三大问题。有的专家认为,要完善土地制度,确保农民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产权,土地的增值收益应该更多地留给农民。现在农村改革最难的就是土地问题,只有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农民才有更多的钱把农村建设好。有专家认为,如果建立了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新农村建设的长期的保障体制和机制就可以基本建立起来,而不是搞成形象工程,喊一喊而已。要完善县乡村的治理结构,还应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利润。要防止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变成政府主导的运动。

  4、建立改革协调机制,加强配套改革。有的专家认为,现在很多问题还是源于利益关系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系统考虑利益协调机制,包括利益表达的机制,利益谈判、博弈和施加压力的机制,利益冲突制度化的解决方式等。有的专家认为,推进改革必须要有一个超脱的高层次的部门协调,以克服部门利益的局限,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改革。(整理:苗树彬 方栓喜)

  阅读延伸·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05年10月9日

  高尚全:《改革还需要取得新共识》,《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5年11月21日

  迟福林:《我国公共需求的深刻变化与政府转型的现实压力》,中国改革论坛网

  汪玉凯:《论改革定位》,《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6年1月23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