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英国是引进外资障碍最低的国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15:53 《商务周刊》杂志

  ——访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对英投资部北京区经理Colin Wilson

  中国是对西欧投资最多的国家,2004年的投资额比2003年增长了10余倍。以保守高傲形象著称的英国人是如何做到的?

  □记者 胥晓莺 曹原

  《商务周刊》: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自1990年代就进入中国,你们为什么会这么早就重视从中国吸引对英投资?

  Colin Wilson:这是因为我们预见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一直判断,中国在2000年到2020年期间,经济规模将会呈4倍增长,经济实力会排在美国后的第二位。与印度一起,中国将重新塑造世界经济格局。

  事实也是如此。中英两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基础,中英两国在过去5年贸易量成倍增长,2004年双边贸易总计达130亿英镑,并且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中投资中国最多的一员。中英两国的经济是高度互补的,在中国经济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英国有大量的专家可以在关键领域给中国提供帮助。

  另外从我们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自身来说,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在吸引中国企业对英投资方面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功。目前在英投资的大约370家中国企业,绝大部分都认为英国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合作伙伴。

  《商务周刊》: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领域和状况近年来有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Colin Wilson:过去的2004-2005年度,是我们大获丰收的一年。中国对英投资增长到2930万美元,与2003年的210万美元相比增长了10余倍。新增投资企业37家,增幅达61%,这些企业成功地创造了347个新的就业岗位,增长率为48%。

  目前已经大约有370家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其中大约有200家来自中国内地,160家来自香港,这中间包括位于香港的亚洲最大投资者和记黄埔集团。6家大陆企业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包括中国航空、中国石油,超过20家香港企业已在伦敦上市。目前已有14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选择性投资市场”上市。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到英国投资,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推力”,中国市场逐渐成熟,企业开始寻找海外扩张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外部的“拉力”,对于想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而言,英国是理想的投资目的地。

  从行业分布上讲,中国企业投资英国大多数集中于服务、银行、咨询与贸易行业,来英国投资的企业包括中国银行、中国保险、中外运、中国远洋等大型国有企业。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关注到英国的研发能力,愿意将企业的战略研究和发展部门建在英国。其中包括电信业的华为、中兴、中国电信;消费品领域的海尔、美的;计算机业的联想,制药业的三九集团等等。

  我特别要提到华为,华为将其欧洲总部从德国迁至英国,并于2004年3月开业,英国研发中心也随后建立。3年来,华为共为英国创造了300个就业岗位,是目前在英投资的中国大陆企业中最多的。

  《商务周刊》:英国是否关注中国制造业?如果中国制造企业在英国投资建厂,是否会对英国企业造成一定威胁?

  Colin Wilson: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给企业带来了更广泛更激烈的竞争,英国企业也要面临中国和其他国家更低成本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英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在低成本,我们也不愿意这么去做。英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是依托于投资的增长、科技创新的应用创造出的最棒的产品。

  我们英国贸易投资总署于2002年发起了制造业战略,向制造业者提供建议,加强技能培训,说服政府为企业研发减税,并在这些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我们欢迎中国制造企业进入英国市场,相信这将为双方提供很多互利的机会。

  《商务周刊》:与中国经济发展程度相比,中国海外投资规模还很小,您认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扩大中国海外投资需要怎样的条件支持?

  Colin Wilson:中国2004年累计FDI达到4480万美元。与新加坡55亿美元和俄罗斯51亿美元的投资规模相比,中国海外投资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长迅速。

  据我了解,很多中国企业都在热切地寻找海外扩张的机会。但为什么有些企业踏出国门而其他更多企业没有?其中原因是复杂多变的,如语言和文化因素。但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相关原因:第一,中国企业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投资环境,英国可以在这方面为那些寻找全球市场发展机会的企业提供强大的优势;第二,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缺乏经验和自信,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可以为所有的希望进入英国的投资者提供免费的专业服务。

  《商务周刊》:您拿什么来说服中国企业,英国是他们海外投资的最佳选择?

  Colin Wilson:2004年流向英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为785亿美元,比2003年的204亿美元大约增长了4倍。而同期法国和德国利用外资的数量急剧下降,是两国僵化的劳动力体制和薄弱的国内市场需求导致了投资流向别处。根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对其28个成员国的研究发现,英国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障碍最低的国家。

  从投资环境来说,英国本土有6600万人口的消费市场,更能延伸到3.75亿人口并在不断扩大的欧盟市场,这个巨大的市场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总和。多少个世纪以来,英国经济都是开放的、国际化的。我们欢迎全世界各地的投资者,2004-2005年度,约有1066家外国企业选择来英国投资,总量增长了31%。

  英国具有2800万适应性强且技能高超的工人,我们的教育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在职教育培训体系也非常完备。更重要的是,英国劳动力成本还低于德国、荷兰、比利时。

  英国政府对商业抱着友善的态度,并提供优惠的税收体系。研发方面的税收减免有利于企业创新,而我们有着欧洲最低的企业税率,仅为最高税率的30%。

  伦敦证交所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投资基金汇聚地,规模是纽约的2倍。企业可以更有效地获取资本。

  而对于华人投资者来说,另一个好消息是,约有25万华人在英国生活,是欧洲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

  英国还具有无可比拟的科技方面的优势:英国迄今已赢得46项诺贝尔奖章,除了美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英国的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间有着紧密的协作关系,有潜力的投资者能够赢得与英国领先研究者的合作机会。

  而我们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是专业的投资服务机构,可以为希望了解英国投资环境的企业提供赴英参观、拜望投资者和大学、环境介绍、选址等方面的服务。一旦企业决定在英国建厂,我们还将提供政策规章咨询、移民办理、培训、人员招聘与维持、与科研机构的联系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商务周刊》:在你们的工作中,中国企业一般对英投资有哪些要求?你们能提供哪些服务?

  Colin Wilson:我们与中国科技部合作,他们支持两个在英国的科技园孵化计划,并将其作为中国科技企业在欧洲或英国建厂的基地。那些在英留学、毕业后希望在英创业的优秀中国留学生,也将得到这些孵化器的服务。还有一些地方一级的合作项目,如广东科技局在英国剑桥开发的一些科技项目,武汉与曼彻斯特共建的中英科技园等。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还有全球创业者计划,全球伙伴计划等形式。前者为那些在生命科学技术、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潜力的创业者,提供诸如帮助其选址、寻找资金和营销网络渠道等相关服务;后者帮助企业寻找具有创新技术领导地位的英国合作者,提供与行业内领先的英国企业接触的预约服务。

  济州:为华人投资者量身定做

  ——访济州国际自由城市开发中心理事长秦哲勋

  济州岛,长今被赶出宫廷后发配到这里。清澈纯净的海滩边,闵正浩第一次牵住了长今的手……

  济州岛就像中国的海南,曾经是古代流配犯人的地方,却因独特而未受工业化污染的自然风光,如今成为旅游度假胜地。2002年,韩国制定《济州国际自由城市特别法》,设立了特别机构“济州国际自由城市开发中心(JDC)”,启动济州岛的开发事业。济州人为近在咫尺的中华经济圈的崛起而心动,唐人街、中文旅游区,都是为吸引华人投资而量身定做

  《商务周刊》:济州是国际自由城市,这和经济特区有什么区别吗?

  秦哲勋:自由城市是指人员、商品、资本可自由流动,企业的活动得到最大保障的城市。作为东北亚新的成长中心,济州国际自由城市追求的是结合旅游-休养、高新科技、物流、医疗、教育等技能的综合明日城市。

  不同于韩国其他经济特区,济州国际自由城市是由国家层级制定的东北亚成长据点。韩国中央政府制定的《特别法》规定,除外交、国防之外的所有权限都转移给济州道,这是以中国香港为模型的。因此与其他经济特区相比,外国投资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商务周刊》:韩国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起飞,为什么没有带动济州道的发展?

  秦哲勋:韩国在1970年代的经济起飞,但当时济州道一直被排除在外,主要原因是济州产业结构的特殊性。济州的第一产业——包括农产业、畜牧产业和第三产业——包括观光产业和旅游业,这些产业加起来占总GDP的97%左右。实际上引导韩国经济成长的第二产业在济州只有3%左右。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济州的经济没有在韩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同步发展。

  还有一个原因,济州道以前一直是以清洁的自然环境著称,政府也希望保存济州道的这个优点。上世纪80-90年代,韩国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推动济州的观光业。这些法律中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在济州道开设工厂的限制。现在我们希望把济州的产业做一个调整,除了旅游观光业以外,开设一些低污染和高附加值的高新科技企业。

  《商务周刊》:投资的热土有很多,在您看来,济州有哪些特殊的优势?

  秦哲勋:济州的优势是全方面的,首先,济州国际自由城市开发中心(JDC)所推动的计划项目,主要集中在以洁净的自然环境、宜人的气候为基础的旅游-休养产业。旅游产业是具有巨大成长潜力的新兴产业,而东北亚则是成长最快速的旅游市场。可以说,济州所推动的计划,都是集中在最具有成长活力的部分,因此也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

  其次从地理位置来看,从济州坐飞机2小时的距离范围内,坐落着18个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另外济州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指定的物种保护地区,其自然环境未受污染、景观保存良好,这也是济州最重要的优势之一。

  最后,JDC的先导重点项目是由国家层级所推动的事业,因此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多种多样的优惠。JDC也为投资企业的整个投资流程提供周到的“一站式服务”。

  《商务周刊》:你们会为投资企业提供哪些便利和优惠措施?

  秦哲勋:目前,根据《济州国际自由城市特别法》,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制度将大幅简化;一些基础设施也依照国际标准加以扩充。另外为方便投资企业,将放宽对聘用的限制,使之达到经济自由地区的标准。我们还在减免租金,各种税费的减免范围也将扩大。

  JDC对投资人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包括投资咨询、取得土地、与行政机构进行协调、代办各种审批手续等,囊括从决定投资到执行计划的所有过程。

  《商务周刊》:你们在引资过程中如何选资?有没有一个门槛?存在环境污染或者违背开发初衷的项目怎么样避免?

  秦哲勋:投资人必须提出投资计划书,我们会据此审查一些项目。首先是投资意愿,这一般不会有问题,企业都会表示出高度的投资意愿;二是企业的公信力,我们会调查投资企业的信用程度如何;三是检查企业经营的事业领域;四是因为我们济州道的民情比较特殊,这个企业适应能力如何,我们会事先做一个调查。我们从企业提出投资计划的时候就做审查,通过这样的方式选定我们招商对象。

  污染的问题,根据韩国法律规定,任何一个投资、设厂、生产等事业项目,都会有环境影响评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邀请专家学者做调查。投资开始或者生产开始之后,会有专家继续监督企业的环境工作。

  《商务周刊》:济州开发以旅游、观光为主,这方面中国企业有什么优势?吸引中国投资,有没有一些特殊政策?

  秦哲勋: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在内的中华经济圈,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目标。以后来济州的中国游客将会日益增加,这对中国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充满魅力的。

  JDC对于外国投资人所提供的优惠并不因国家不同而有差别,但由于济州的各项事业计划都是以中国游客为主要对象,中国企业投资时,面对的是最为熟悉的中国消费者,比起其他国家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掌握顾客的需求,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的优势。因此虽说没有偏向华人投资者的优惠政策,但JDC大量招商工作可以说是为华人投资者量身定做的。

  比如说,JDC从制定计划以及进行宣传的阶段,就把中国以及中华经济圈作为目标对象。我们海外宣传预算的70%以上,用于针对中华经济圈的电视、媒体广告及宣传活动。

  JDC还专门分析了中国游客的观光模式提供给投资人。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我们还在研究进一步简化中国游客入境手续的方案。

  JDC所推动的观光-休养计划项目,在设计内容时就是针对最近急速成长的中国人出国旅游的需求。我们计划将此项目中50%以上出售给大中华经济圈的顾客,目前正在拟定细部计划。我们还计划开发唐人街等与中国有关的商品和服务。

  《商务周刊》:对济州岛招商感兴趣的中国企业多不多?是哪些类型的企业?中国企业相比其他国家企业有没有一些特殊的特点?有没有和招商机构出现一些摩擦?

  秦哲勋:中国企业感兴趣的项目是休养住宅园区以及

神话历史主题公园。休养住宅园区方面,我们已与香港的AL控股公司在2005年8月29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预计在今年上半年成立合资公司,开始设计施工。

  还有香港的豪景投资有限公司(GIL)向我们提出,以中国文化为中心开发国际文化主题公园的计划,我们目前正在就此进行协商。

  中华经济圈的投资者充分了解华人市场的特性,因此往往希望在自己所投资的事业中最大限度地吸引华人游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投资者的需求与我们的政策相冲突的情况。不过由于一些投资者对韩国的法律、行政体系不是很了解,可能造成一些困扰。例如,AL公司对于住宅规模、设施所提出的许多设计要求不符合韩国规定,JDC正在给予协助进行调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