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蒋万进:当前金融运行有关问题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11:03 《中国金融》

  当前金融运行有关问题分析

  ——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蒋万进

  本刊记者 赵雪芳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金融运行健康平稳

  记者:2005年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GDP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水平指数增长平稳,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金融稳定运行,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请您分析一下2005年我国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中有哪些突出特点。

  蒋万进:200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主要特点:一是2005年经济增长较快,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9.9%,与2004年10.1%(经济普查后修正数据)的增长速度相比略有回落,但仍维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二是年内各个季度之间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很小,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从物价方面来看,2005年虽然我国的原材料、

能源、劳动力价格都有较快的上涨,但是我国物价仍然保持了一个增幅明显下降的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1.8%,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上涨了2.6%,与2004年相比,增幅明显下降。造成2005年物价保持低增长态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2004年第二季度开始,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土地和信贷作为宏观调控的两道 “闸门”,货币供应量年后从高峰开始回落。二是我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非常快。以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调查为例,1996 年5000户企业年人均工业总产值为6.9万元,到2005年达到了35.6万元,考虑到这些年中职工人数下降和固定资产增加等因素,我国5000户企业9年间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约14%。三是2004、2005年国家非常注重农业的基础作用,在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农业生产,连续两年我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扭转了前些年农产品产量连续下降的局面。四是最近几年,我国的投资率比较高,形成了很大的供应能力,这对于抑制通货膨胀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前些年连续几年我国的投资率都超过了 40%。预计2006年物价不会有大的增长,会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态势。

  另外,2005年我国消费增长平稳;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贸易顺差超过了1000亿美元;企业效益总体较好,但分布不均衡,出现了分化的迹象,原材料、燃料、采掘和开采为主的行业,比如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的效益较好,而一些加工企业、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效益有明显的下降。

  从金融运行来看,2005年我国金融保持了健康平稳运行态势。主要特点:一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适应当前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对货币供应量的需要。到2005年年末,广义货币M 2余额为29.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上年高2.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幅比上年低1.8个百分点;全年现金净投放2563亿元,同比多投放841亿元。2005年货币供应量M 2增长幅度与GDP和物价上涨之和的差距大约为5个百分点,这和1993年以来的平均差距幅度基本相同。二是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快速增长,本外币并表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到2005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各项存款余额为3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户存款为14.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比上年同期高4.3个百分点;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为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总体看,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三是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平稳增长。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余额为20.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比上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2.35万亿元,同比多增871亿元,控制在年初2.5万亿元的预期调控目标范围内。分部门来看,居民户贷款增加3323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2.02万亿元。四是全年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全年银行间市场本币交易累计成交 23.19万亿元,同比多成交9.79万亿元,其中主要是现券和质押式债券回购交易同比增加较多。五是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到2005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089亿美元,同比多增加22亿美元。到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 8.0702元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目前探讨银行存差问题意义发生变化

  记者:2005年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银行存差较大。2005年12月末银行存差达到9.2万亿元人民币。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蒋万进:关于银行存差,从统计上讲,指的是银行存款与银行贷款的差额。这是一个大家经常关注和议论的话题。近年来,不管是理论界、学术界还是实际部门对这个问题都比较关注。但我个人认为,探究同一个话题在不同的时期价值是不同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前,由于当时我国银行的资金运用方式较少,主要是贷款,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比较单一,所以当时分析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还是有比较大的价值的。在当时情况下,我国一般是贷款大于存款,是贷差,这个差额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基本是我国央行的现金投放量。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银行资金的运用方式和运用渠道大大地增加。一是银行外汇占款方面的资金运用大幅度增加。二是银行在国债和其他有价证券方面的投资也增加很多。三是从2003 年开始,鉴于人民银行持有国债的数量很有限,货币政策操作受到很大局限,所以央行借鉴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进行了金融创新,推出了央行票据这种新的金融工具。这也是目前银行资金运作的重要方式。四是2005年,为了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变我国银行贷款间接融资占比过高、

股票和债券直接融资占比过低的不合理的融资格局,央行根据市场的需要,推出了企业短期融资券这种直接融资方式。这也是目前商业银行比较追捧的一种资金运作方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后很多都被商业银行持有了。这意味着,这些年来商业银行除了贷款以外的其他资金运作的方式和渠道大大扩展。在这种情况下,再简单地分析传统的存差问题,我觉得其价值和意义要大大下降。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现在社会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银行有存差就意味着银行的资金有闲置,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大家都知道,银行是经营资金的特殊企业。实际上,银行除了自己保存一小部分业务库存现金外,所有的资金都在不停地运转当中,不会有闲置的资金。目前存差资金主要运用在外汇占款、国债和有价证券投资、投资央行票据和短期融资券方面。而那一小部分银行库存现金也是银行业务经营所必需的,因为银行要应付每个时刻居民、企业、单位的提现需要。所以,总体上看,要判断整个社会中企业、单位以及居民的资金是否紧张,还是要看货币供应量,因为货币供应量指的是在某一时刻居民、企业、单位对银行的债权,是他们真正的支付能力。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效应明显

  记者: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近些年来,央行在稳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改革方面作了很多努力。2004年10月央行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取消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是一项重要的举措。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这项改革的政策效应如何?

  蒋万进:近些年来,人民银行在推进宏观调控改革方面有三个比较重要的举措:一是1998年放弃了国家银行贷款的指令性计划,开始调控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换;二是2003年开始采取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最重要的体现是2004年10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把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取消(农信社和城信社除外,执行2.3倍的上限),这是一个很重大的举措;三是在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下,2005年7月21日推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的改革措施。

  从2003年开始陆续推出的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举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在2005年第四季度完成了2004年到2005年第三季度末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政策效果的调查。调查体现出如下特点:第一,2005年前三个季度商业银行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617倍,上浮幅度为16.2%,比2004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中,政策性银行 2005年前三季度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下浮幅度为0.25%,比2004年降低了2.43个百分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上浮幅度为5.22%,比2004年提高了0.18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浮幅度为2.3%,比2004年提高了0.53个百分点;农信社上浮为62.9%,比 2004年提高了8.75个百分点,它执行的贷款利率主要为基准利率的1.5 ~2.3倍之间;外资银行下浮幅度0.06%,比2004年下浮了2.45个百分点。第二,分行业上看,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较高的行业有农林牧渔、采矿、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和房地产等行业;贷款利率下浮主要集中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可以看出,大项目、好项目的贷款利率是下浮的;而竞争比较激烈的和经营不是太好的行业贷款利率是上浮的。第三,从区域特点来看,贷款利率水平的区域结构特征表现为东部和西部地区较低,中部地区较高,并且中部地区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上浮幅度最高,西部地区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呈下降趋势。第四,从期限结构看,取消贷款利率上限以后,金融机构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浮动利率有所下降,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浮动利率明显上升,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期限错配的风险有所减弱。第五,从企业的规模来看,不同规模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其中,中小型企业上升幅度较大,大型企业上升幅度较小。

  从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的作用来看,第一,金融机构实际利差扩大,利息收入有所增加,经营业绩提高。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执行方面,农信社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农村地区的竞争相对弱一些,所以它浮动的幅度是最大的。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执行方面,农信社由于它的特殊地位、作用,主要指农信社在农村地区的竞争相对弱一些,所以它浮动的幅度是最大的。2003年以前,我国农信社一直是亏损的,最严重的1999年整个系统亏损了221亿元,但是随着人民银行扩大金融机构贷款浮动利率区间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信社改革步伐的加快,农信社的经营业绩明显改善。2003年整个行业减亏较大,当年亏损6亿元,2004年则盈利 103亿元,2005年进一步盈利达178亿元。第二,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进一步完善,表现在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流程和贷款定价权限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决定贷款利率水平时考虑的因素也有所变化。第三,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调查也反映出,一些国家控制的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贷款利率上浮比较大,这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是一致的。第四,银行扩大人民币利率贷款浮动区间后,一些企业尤其是国家宏观调控所针对的一些产业和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成本加大,说明银行在这方面的控制力度还是较强的。总体上看,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政策效应是显著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企业的融资成本的确有所增加;中小企业由于信用度和财务制度的不健全,贷款还是比较难,财务成本也在上升。

  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建立风险抵偿机制,使金融机构能够以风险溢价覆盖信贷风险;二是金融机构应建立约束与激励相对称的内部考核机制,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三是调整商业银行的营销观念,实现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四是建立利率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金融机构间交流,提高金融机构整体防御风险能力和定价能力;五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目前,虽然农信社在农村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但鉴于贷款利率浮动对农信社经营及解决农民融资难、抑制民间融资的重要作用,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农信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先扩大到3倍,直至最后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取消上限。最后,还需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商业银行未来经营需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记者:我们注意到,2005年,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建立了主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按实际投向统计的信贷统计制度。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您认为,商业银行在未来的经营中,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蒋万进:首先,我认为,房地产业是商业银行未来经营中的重要领域。到200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41.8%,和发达国家 70%~80%的城镇化率相比有很大差距;我们国家人口众多,2005年年初突破13亿大关,在不考虑未来我国人口自然增加的情况下,30~40个百分点意味着我国未来还有4 亿~5亿的人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会对城镇的房地产业产生巨大的需求,所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和规模还相当大。在这方面,银行完全是可以介入的。另外,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消费贷款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发展空间还很大。当然,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假按揭”现象,对商业银行的住房消费贷款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住房信贷方面的制度,进一步提高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在我们2006年新推出的统计制度中,把房地产信贷统计进行了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统计的范围和内容。

  其次,商业银行要关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小企业目前在我国经济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有关部门统计表明,我国企业中99%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除了可以创造增加值、增加税收和出口,其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解决就业方面,我国每年新增就业的 7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实现充分就业是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当然,中小企业因为财务制度不够健全,风险确实也比较大。但是,人民银行已经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政策措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限已经取消,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利率浮动这种风险溢价方式来规避风险。另外,随着我国完善资本市场一系列政策的逐步到位,银行传统的向大客户贷款的方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2005年人民银行推出了大型企业的短期融资券制度。据统计,2005年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1392亿元,发展很快。从长期来讲,未来大型企业集团融资可能不再通过银行,而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甚至长期债券等方式来融资。因而从这个角度讲,商业银行更应该关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最后,商业银行对于一些行业的信贷投放还需要谨慎。前一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我国11个存在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的行业。如果银行继续向这些行业增加信贷投入,肯定会存在比较大的风险。我特别要提出四个行业:电力、钢铁、道路和公共设施(后两个行业并没有包含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目录中)。电力行业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目录里属于产能潜在过剩的行业,2005年产能基本平衡,预计2006年以后产能就会过剩。我们2005年前三个季度按贷款投向统计的数据显示,银行在电力行业投入的中长期贷款非常多,潜在着风险。钢铁行业产能早就过剩了,但2005年前三个季度,银行在钢铁行业投入的中长期贷款仍然很多。另外,在公路和公共设施方面,银行投入的中长期贷款资金也比较多。这些都需要引起商业银行的关注。

  2006年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建议

  记者:2006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提出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狭义货币供应量M 1增长14%,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您认为,人民银行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调控?

  蒋万进:2006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进行预调和微调。积极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在优化信贷结构中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具体来讲,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一是继续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外汇占款的较快增长。二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农信社、城信社人民币利率贷款浮动区间,提高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三是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加快国库现金管理,逐步减少财政存款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四是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创新,进一步发展企业短期融资券和其他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的金融工具,改善全社会的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五是研究消费信贷在扩大消费方面的作用,支持住房消费信贷的适度增长,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在消费信贷方面的作用。六是促进货币收支的基本平衡,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