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建设西部治碱工程 发展碱地生态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10:52 《财经界》

  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生态办主任 贾广和

  吉林省是经过国家批准的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之一,根据全省环境、经济特点,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重点是西部生态经济区。该区包括白城市、松原市及所辖县(市、区)和四平市所属的双辽市共11个县(市、区),总幅员面积50.92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幅员面积的28%;盐碱地面积1453.5万亩,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村屯附近、泡沼周围
的草原上。为此,从2002年起,省政府决定实施西部治碱工程,对该区进行抢救性保护。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科学运作,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得到了全省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建设成效

  西部草原属于科尔沁大草原,是西部生态的主体。草原生态对西部水土保持、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局部小气候的调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90%的天然草原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覆盖度在30%以下,重度盐碱化草原面积占退化草原总面积的33%。松嫩草原区特有的“碱尘暴”,已经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且西尘东进殃及到四平和长春地区。

  由于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土壤板结,天然草原蓄水力降低,造成当地有雨则涝,无雨则旱,产草量大幅度下降,部分草原已失去利用价值而成为碱斑地、沙地和裸地。为改变这一现状,省政府决定实施治碱工程。截至2005年末,各方面共投资4亿元,治理盐碱地面积763万亩,占治理总面积的53%。建设工程围栏800万延长米,恢复羊草地500万亩,播种苜蓿3万亩,栽植银莓1万亩,栽种罗布麻3万亩。

  从治理效果看,项目区中、轻度盐碱化草原植被平均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0%~30%提高到70%~85%,平均株高由7~12公分提高到18~50公分,以羊草为代表的优质牧草比例大幅度增加,平均亩干草产量由25~30公斤提高到90~120公斤,增加4倍;重度盐碱化草原的裸露碱斑明显减少,土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多年生牧草显著增加,多年不见的草垛也重新出现在西部草原上。据省牧业部门统计,2005年我省西部牧草产量可达130万吨,草业收入可达4.5亿元。

  二、主要做法

  西部治碱工程实施以来,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项目区县委书记和县长都承担了治碱工程责任地块,切实加强了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确保治碱工程有序实施

  西部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情况复杂,只有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综合治理规划,才能循序渐进地实现工作目标。因此,组织省内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调研,编制并印发了《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治理生态建设工程规划》。规划从“十五”开始至2010年分两个阶段,对西部盐碱地逐步进行综合治理。第一期的目标是:盐碱化土地总体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轻度植被恢复,50%变成优质资源;中度植被基本恢复,50%变成可利用资源;重度植被有所恢复。第二期的目标是:盐碱化土地基本消除,植被恢复;轻度在植被恢复的基础上,变成优质资源;中度恢复植被,80%变成可利用资源;重度植被基本恢复,30%变成可利用资源。

  (二)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工程化建设

  综合治理盐碱地,必须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工程化建设。按照专家制定的盐碱地治理总原则,在工程实施中,各地按照审定批复的年度实施方案,将治碱工程切实当作工程项目来实施,做到了地块落实,建设资金落实,治理措施落实和建设责任落实,保证了项目质量和工期。

  (三)规范运作,建管并重

  为了保证治碱工程的高质量,保证治理后的盐碱地永续利用,组织专家制订下发了《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地治理技术规程》和《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治理生态建设工程管理办法》。主要采取工程、生物、化学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建管并重,强化管理。同时,各地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生态省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草原和围栏设施的行为。

  (四)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西部各市、县都建立了生态建设组织机构,为治碱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实施西部治碱工程以来,项目区加强了对盐碱化草原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把生态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组织上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下一步想法

  搞好西部治碱工程建设和发展碱地生态经济,关系到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十一五”期间,要深入开展西部治碱工程建设,形成企业投入为核心,科研部门与企业合作并提供技术支撑,政府扶持引导的格局。特别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地增加资金投入,为西部治碱提供保障

  据初步测算,西部治碱工程总投资大体需要30亿元,按10年治理规划计算,每年平均需投入3亿元左右,显然困难很大。没有资金做保证,治理措施就难以落实到位。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外国政府援助、世行、亚行贷款、国际生态环境治理的合作项目以及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等,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制度,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建立“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利益机制,鼓励多元化投资,集中连片地改良盐碱化草场,在最大的范围内吸引国内外资金的投入;三是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

  第二,加大攻关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治理盐碱地要靠科技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科研部门要加强对盐碱地治理的研究,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要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改良品种,在条件成熟时大面积推广。要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围绕舍饲配套技术、品种繁育等牧业实用技术,帮助农牧民掌握新的技术,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加快西部地区由草原放牧到舍饲精养的过渡。

  第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盐碱地治理涉及农牧民切身利益,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相关法律法规。要特别注意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农村税费改革、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完善、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得到治碱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碱地生态经济

  随着西部治碱工程的逐步深入,为碱地生态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资源。发展碱地生态经济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要按照大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大产业的生产方式,谋划好碱地生态经济的深层次发展战略。要面向市场,做好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和草业深加工,扩大出口创汇这篇大文章。还要积极探索依据草产品植物特性,通过深加工大幅度拓宽草产品的应用范围和提高经济价值,包括发展食品类、

保健品类、药品类等,延长草业经济产业链。

  第五,强化领导,加强协作

  西部治碱工程区域广、难度大、任务重、时间长。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省政府有关部门在西部治碱、恢复草原生态的工作中,要将所有治碱项目均纳入生态系统的统一规划中,统一论证立项、统筹资金投入、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办法,以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组稿 本刊记者 马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