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低价花生油是因花生差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10:51 南方都市报

  低价花生油是因花生差?

  一厂家如此解释60元/桶出厂价和37元/桶售价的差异,记者已将油品送检

  本报讯 花生油掺大豆油棕榈油低价骗人一事,前日经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后引人关注。据花生油国家标准的起草人薛雅琳介绍,5升装纯花生油每桶价位应该在60元以上
,这才符合成本核算的经济规律。但昨日在广州市场发现,多个品牌的花生油价格低于60元,最低为36元。

  记者以37元买下一桶穗香牌增城特产浓香花生油,并来到该厂,该厂负责人称出厂价为60元/桶,市场上卖37元/桶,是因为大量批发,价格较低,而且所用花生是外地来的,花生质量差点。

  走访市场

  价低者仅为价高者一半

  央视节目披露,市场上纯正花生油价格差异很大的原因是花生油掺大豆油、棕榈油,欺诈消费者。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花生油国家标准的起草人薛雅琳介绍,每公斤花生的市场批发价大约是5.4元,每5公斤花生可以生产0.5公斤成品花生油,按市场上5公升包装计算的话,每桶油的价位应该在60元以上。

  昨日记者走访广州多个超市及其粮油市场,发现花生油价格大相径庭。同是5升的花生油,在同一超市中,金龙鱼77元,胡姬花74元、粤皇56元、太福49.5元、穗香37元,而金穗花只要36元,不到金龙鱼的一半。

  在各大品牌的标识上,均注明成分只有花生油和抗氧化剂。

  记者还发现花生调和油也品牌繁多,但注明产品配方与比例的却寥寥无几。仅太福和龙粤两个品牌的标签上写明了菜籽油、花生油、色拉油、大豆油、芝麻油的具体比例。其中,菜籽油和色拉油比例比较大,而花生油则不超过10%。

  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各种品牌的“花生调和油”中,花生油所占比例最高的不超过40%。

  为何大多数的调和油未注明配方比例?有关人士透露,我国对调和油尚无相关标准。部分厂家为牟利,在不同油脂的比例上做“手脚”。还有的厂家掺花生香精,冒充花生油。这也导致价格相差较大。

  据了解,调和油新国标目前正在制定当中,不久即可出台。新国标特意提出了要标明产品配方与比例的要求。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将导致一批生产不达标的小企业淘汰出局。

  直击厂家

  批发价比出厂价还低?

  昨日下午2时,越秀区一粮油店内,记者花37元买了一桶5升装穗香牌增城特产浓香花生油。桶上贴有

商标,并有QS质量安全认证标志。

  记者以批发商的名义与生产厂家联系,一名女士接电话,称她那边价格高,让记者和该厂在广州的批发商联系。而该批发商表示暂时无货。

  批发商手中的价格比厂家的出厂价格还低?这让记者感到疑惑。

  昨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这家油厂。该厂规模不大,是两间临街档口,面积约60平方米。墙上挂有《先进工商户》、《卫生许可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走进档口即闻到花生油香味,后一间房屋即为生产车间,摆放着机器。机器上黑色油污很多,没见到工人分装刚生产出来的花生油。

  记者拿出花37元购买的花生油,该负责人指着塑料桶上的标志,明确表示为该厂生产,店内所卖的5升装花生油最低价60元。当记者告知购买价为37元时,对方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解释,这些应该是在广州购买的,通常广州客户每次购买几百箱油,工厂每斤只赚几分钱的加工费。该名负责人随后承认,所用花生是外地来的,花生质量差点。

  曝光厂家:

  售价低于出厂价或为商家促销手段

  被曝光的友利牌和丰穗牌纯正花生油仍有售,标价都在50元左右。超市售货员表示,没有听说这两种牌子花生油被曝光的事,都是业务员上门推销的,因为价格不高,卖得都还可以。

  曝光产品产销照常

  友利食油制品有限公司位于番禺大石迎宾路577号,昨日下午3时,公司厂房内外人来人往,4辆货车停在厂房门外,准备装货。车上装的正是被曝光的两种花生油。

  该公司法律顾问、广东理恒律师事务所律师杜亮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种牌子花生油和食用调和油是公司主要产品,花生油出厂价在60至70元之间,超市销售价低于出厂价这么多,他解释可能是超市的一种竞争促销手段。

  掺棕榈油只是推测

  杜亮明介绍,公司目前没有接到质检部门的停产通知,所以友利和丰穗两种品牌的纯正花生油的生产和销售都照常进行。对于央视前日有关这两种品牌花生油中棕榈酸超标,怀疑掺有大量棕榈油的报道,杜亮明表示,这只是央视记者的一种推测,在省质检部门得出检验报告证实这种推测前,他们不发表评论。

  据介绍,去年12月1日,广东省质监局曾来到该公司封存

成品油,并勒令停产半个多月。该公司负责人当时才得知产品在广西南宁被检出棕榈酸超标。“但12月4日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得出检验报告,报告中称符合标准。随后公司派人去南宁了解情况,发现被检超标的花生油包装和公司产品有区别,不排除品牌被冒用的可能。”

  采写:本报记者 樊哲 何达志 陈永进 实习生 林春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