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是阴差阳错还是另有玄机 私有化为何张冠李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04:14 每日经济新闻

  黄湘源

  先是中石油,后是中石化,大型国企对旗下上市子公司的“私有化”行动山呼海应,弄得习惯于把“私有化”看作产权革命的人们一头雾水。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私有化”指的是母公司向其上市子公司的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按照一定作价,买回子公司的股份。被收购子公司由于其所有股权在由母公司百分之百拥有后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将从股市中除牌而不再成为一间公众公司,所以被称为“私有化”。

  假如不存在与所有制意义上的“私有化”的概念相混淆的状况,那么,不管人们如何命名这种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经济现象,都是无伤大雅之事。但是,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均为国有股东绝对控股的大型国企,其实施内部整合并购行动的结果并不是国有股权化整为零成为公众性股份,在某种意义上,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国有化的程度。就此而言,将作为公司整合手段的私有化”混同于产权改革概念上的“私有化”,不免张冠李戴,不伦不类。

  在香港股市,“私有化”形成的一股热潮在时间上仅仅稍稍领先了内地一步。对于司空见惯了私有制的香港人来说,作为公司整合手段的“私有化”同大股东所有权意义上的“私有化”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不像内地那样容易发生概念上的混淆;相反,由于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迎合了一以贯之的私有观念,港人对于这一提法的乐观其成,是可以理解的。相形之下,内地的鹦鹉学舌不免有点可笑。

  单纯从并购重组的角度来看,公司整合无论是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益还是降低股改成本上都有其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无论如何,它同作为所有制意义上的“私有化”并不是一回事。公司整合被称之为“私有化”,不仅存在经济学概念上的混淆,而且同国际上“私有化”的主流倾向也是有矛盾的。

  例如,去年10月24日,法国政府为该国电力公司部分股份上市开了绿灯。法国电力公司“开放资本”的行动是法国新一轮私有化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电力企业则早在十多年前便开始了私有化进程。日本小泉政府所提出的

邮政私有化法案,也指的是将其堪称世界第一大金融集团的所有股份进行私有化出售。所有这些的“私有化”,同目前在中国上市公司所发生的被称之为“私有化”的大股东回购行动,不仅在方向上完全相反,在性质上也有根本的区别。国有资产私有化是否可以作为国企改革的方向,在我国依然是一个争论不休并且非常敏感的话题。就在大型国企惊天动地地发动整合旗下子公司的“私有化”行动的同时,国资委对管理层持股和股权激励的门闭了又开,国企改革有可能出现朝私有化的方向再迈进一步的新动向。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取向截然不同的“私有化”,在剥夺中小股东权利、特别是话语权上却无巧不巧地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此“私有化”同彼“私有化”的张冠李戴,究竟是阴差阳错,还是另有玄机?对此,目前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7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