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吃空饷的根源在于吃了白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时寒冰

  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四川省通过清理已初步查出全省目前"吃空饷"者高达3.7万多人,每年冒领经费达6400多万元。《人民日报》2月13日的这篇报道,再次引起人们对"吃空饷"问题的关注。

  "吃空饷"问题自古有之。张廷玉所著《明史》记载,袁崇焕在向崇祯皇帝禀奏将领毛文龙"吃空饷"问题时说:"其众合老稚四万七千,妄称十万,且民多,兵不能二万,妄设将领千。"其后毛文龙被诛,"吃空饷"是理由之一。

  鉴于"吃空饷"的危害性,我们没有理由不正视这一顽疾。最近几年,清查"吃空饷"的"专项行动"各地没少搞,但效果十分有限。在查阅有关数据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对比:

  去年8月10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称:南充市不久前针对"吃空饷"问题开展了大规模整顿,全市各单位及辖下各县区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2323人,年减少财政支出近2000万元,社会反响强烈。南充市人事、编制部门及时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建立了台账,有效堵住了"吃空饷"的漏洞,减轻了财政及社会负担。

  而今年2月13日,《人民日报》的报道则指出: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针对一些地区大量存在的"吃空饷"现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浩大的清

理财政供养人员行动……其中,在全省率先进行清理工作的南充市,查出"吃空饷"者达8100多人。

  为什么在有效堵住了"吃空饷"的漏洞之后,南充市又多出了5700多"吃空饷"者?这暴露出财政监督的漏洞。这个漏洞有多大?从一个具体案例上可见一斑。河南省沈丘县北杨集乡财政所原所长高国昌,和其担任副所长兼主管会计的弟弟高国常一起,违规操作,先后使其亲属十余人吃上了财政饭。而这些人中大多数没上过一天班。

  为什么一个财政所长就能拉十余人去吃财政饭?这说明,在某些地区,财政成了私下财政、个人财政、官员财政,而建立公共财政还只是一种理想。同时,也暴露出财政监督缺位的弊端。

  目前,我国各级财政虽然日益向"公共性"转化,但其监督管理未能跟上步伐,依然停留在行政监督和自我监督的阶段,

审计监督和司法监督等游离在外,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各地发现的"吃空饷"者,基本上都以"堵住漏洞"不再让他们"吃空饷"而告终------等于吃了白吃。

  财政监督主体的混淆,必然决定了这样的结果。且不说自我监督能起多大的作用,就以行政监督为例,从各地清查的情况来看,"吃空饷"者大都与领导干部有关。作为"吃空饷"者,这些领导干部是被清查的对象;作为财政的监督者(同时还是领导者),这些领导干部又是监督的主体。这实际上为吃了白吃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缺少监督的必然结果是,财政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缺少透明度,暗箱操作盛行,为"吃空饷"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公共财政理应有公众的监督和管理,一些地方在清查"吃空饷"时,将吃财政的名单公之于众,"吃空饷"者随即便被公众揪出。可见公众参与监督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人事、财政、编制、监察等部门,在管理上的脱节也是造成"吃空饷"的一个重要原因。四川省清查"吃空饷"之所以成效明显,关键在于他们联合了这几大部门,更容易发现问题。那么,假如这几个部门,平常就加强协作,在管理上形成一个科学和严密的网络体系,是否就能大大减少"吃空饷"者的可乘之机?

  另外,对于清查出来的"吃空饷"者,假如依法予以严惩,在这种威慑之下,"吃空饷"也将望而却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