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扩大内需离我多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0:35 《财经文摘》

  面对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启动,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消费拉动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和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对于拉动消费的具体措施——“谁为内需埋单?”依然争议颇多。安徽省发改委近日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升级面临的五大障碍及再次启动居民消费的对策;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直接斥文“应扩大居民消费而不是政府消费”, 同时,经济学界还有另外一种声音:“拉动内需还得靠政府多埋单。”

  转眼又到了传统的春节,无论是国家还是人们的小家,都开始总结一下过去的2005,展望和规划一下充满希望的2006。面对政府启动新一轮的“扩大内需”力求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是如何应对和计划的呢?

  样本1:社会中坚消费型

  北京的一对外地年轻夫妻:杭先生,33岁,外企IT职员,月薪约7000元;周女士,28岁,某公司普通员工,月薪约3000元。2005年初他们以30万元首付款已经在北京北郊购期房一处,现暂时在亚运村某小区租房歇脚。

  目前生存状况如下:每个月的基本生活消费(吃穿住用行)约需要5000元(其中租房需要2500元),占总收入50%;房子需要月付3000元,占总收入的30%;余下2000元通常是存下,备生病和为将来的小孩抚养教育之用。因为购房,杭先生自工作以来的银行积蓄及父母支援的15万元(这也几乎是父母大半辈子积累财富的全部)已经全部投入新房的首付了。

  当问及是否知道国家要第二轮拉动内需的时候,杭先生惊奇地说:“还拉?!再拉我们真的就快撑不住,成为贫困人口了。很多人认为我们外企工作的白领过的都是小康生活,其实是误解,现在的我们只能属于温饱。为了买房子已经耗费了自己和父母的绝大多数积蓄。如果国家希望我们再扩大消费,我们能付出的就是未来小孩子的抚养成本和家庭双方父母的养老成本了。” 夫妻俩告诉记者,他们周末有空都会打羽毛球锻炼身体,因为虽然有

医疗保险,但周围发生的和媒体上报道的都让他们仍然对医疗保障心有余悸,而且现在他们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多存点钱,能够在2007年生育一个小孩。

  点评:杭先生的状况是当前中国新兴家庭较为普遍的一种生存状况:对于他们而言,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计划经济时期下的各种福利远离了他们这一批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在未建立新的有效的养老、医疗、教育福利保障前,他们赡养老人和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依旧。实际上,他们将是中国必须完全依靠自己改善生活及完成民族传承的过渡的一代。

  样本2:成熟稳定消费型

  北京本地的一个普通家庭:刘先生,43岁,某国家机关处级干部;张女士,40岁,某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家有一正在读高中一年级的儿子。

  基本生活情况:家庭月收入约1.5万,基本生活费用占20%;小孩的生活费用,学费、课外补习及为其买保险费用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0%;双方父母赡养费用约为20%(刘先生父母在农村老家);由于曾经享受过福利分房,他们剩余的钱可以储蓄备家中购买大型消费品。

  当问及最近家庭储蓄情况,刘先生坦言:“自2000年,家庭储蓄一直没有明显增加,前不久,儿子读高中,我们近几年增加的3万元储蓄付了择校费。”

  刘先生对国家再次启动扩大需求的观点明确:量入为出,绝不超前消费或时尚消费。当然,如果未来国家调整

公务员薪金制度,收入有大幅度的增加我们会考虑在消费上花更多的钱;或者在看病和小孩的教育等问题上国家能多承担一些切实的花费,让家庭未来经济压力小一些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消费的。因为我们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比起在企业工作的人还是更有保障些。

  点评:刘先生一家是典型的“下一代为家庭消费核心”的消费群体。在未来的5-8年内(小孩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子女的教育费用将需要得更多,教育支出占家庭整体支出的比重会更大。此类家庭的消费行为已经完全取决于国家薪酬和教育制度的改革。

  样本3:“月光族”

  小张,男、29岁、工作已经7年,一直租房子居住。目前拥有私车,每个月的收入约6000左右,由于其父母都有稳定的收入,所以他一身轻松,每月都是全部收入消费干净,眼下银行存款余额为“0”。

  听到记者谈国家要拉动需求,他调侃地说:“我买了汽车,每个月有少量的月付,还要担负日益高涨的油价和各种费用,已经竭尽全力为国家贡献了GDP了,我现在连存款都没有,还能拿什么扩大消费和作贡献?除非老板再给我加薪。”

  具体谈到“假日经济”和“结婚需求”,小张说,假日出游的确可以考虑,现在也是常常实践,否则银行存款不会如此“光”。至于现在以拥有住房为前提的结婚消费,对他而言实在是遥不可及,他表示坚决不予考虑,宁愿做快乐的单身贵族。

  点评: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日益显现了一批单身“月光族”。他们被国际媒体和研究机构认为是拉动中国第三个消费高峰的中坚力量。实际上,这是不了解中国国情得出的错误结论。“月光族”毕竟是极少数人,而且家庭出身一般较为优越。“如此消费”是特殊年龄阶段才会出现的现象,随着他们对社会和家庭责任感的逐步建立,他们大多数人终究会回归中国传统,加入量入为出、储蓄求安稳的主流消费群体。

  由于我们采集的样本基本属于“城市白领”,不能全面反映整个社会的状况,但也不乏典型性。那些我们未及走访的城市工人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民的生存状况相信还会更艰难一些。

  如果多数人概念中的消费主力目前也面临消费乏力的境地,那么究竟谁来为第二轮扩大内需埋单?普通老百姓自1998年启动第一轮扩大内需以来,付出的不可谓不多。据统计,近8年来,平均每年门诊费用增加13%,住院费用增加11%,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幅;教育支出费用的增幅则更大。在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为9422元人民币,而现阶段每个大学生每年的费用支出则超过1万元。在住房消费方面,目前

房价与居民收入之比已经超过7.8,而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之比应该在3-6之间。一个中等收入城市居民进账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医药费的攀升,一年不吃不喝也不足供一名子女读大学;8年不吃不喝,才能攒购买一套房子的钱。医疗、子女读书和房子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在目前教育和医疗制度不够完善,老百姓后顾之忧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期望他们在新一轮扩大内需中担当主力可能不太现实。

  在此形势下,确实需要呼吁启动国民消费中另两个组成部分:政府消费和企业消费。我们理解政府建立消费习惯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在这条艰难的变革之路上,让大众欣喜的是,北京市教委已经迈出了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学杂费埋单的第一步。尽管此路漫漫而修远,但政府正在用创造性的行动带给我们坚定的信心。

  作者:赵丽娜(本刊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