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幸福的判断体现发展需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09:38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尔木心 2006年元旦前后,幸福感、幸福指数、城市的幸福度排名等时髦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媒体上。掀起一轮轮“幸福”热潮的虽然是几个不同研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但有意思的是,调查共同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财富并非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中国青年报》2月9日)。
财富不再是幸福的决定性因素,当然不是说财富无足轻重。从追求财富到追求幸福,从以财富评判幸福到幸福感的多元化,它透露的信息是,国民对财富的占有总量已经比较丰富。对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的研究早已证实,只有当人均GDP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财富才将不再是人们感到幸福的绝对要素。 社科院的调查显示,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个人社会保障满意度和养老忧虑是影响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调查也显示,城市的生活节奏、便利程度、人情冷暖、自然环境等软性因素对城市幸福度的影响更大。这表明,相对于收入和赚钱,公众更开始逐渐看重其他方面在生活中的分量,开始对其他方面充满期待。期待,恰恰是因为还不具备完全满意度。公众对影响幸福的其他因素的判断正是社会发展所需要不断完善之处。今天,可能是社会保障满意度,是城市便利程度,而将来,也可能是子女教育满意度,是城市人文环境满意度,当然更可能是许多我们今天还想象不到之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众对幸福感的判断不正体现着我们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向吗? 当然,财富积累的丰富只是一个总量的概念。就在同一天的同一份报纸上,还有这样一则报道: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表现出明显地加重。 一面是不再仅仅关注财富而将注意力转向更多其他方面的群体,另一面是尚没有脱离贫困线的城市居民群体。如何抉择,如何通盘考虑,是继续致力于经济的快速增长、GDP的上升还是调整政策方向、致力于各项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呢?这正考验着政府的决策智慧。毕竟,缩小贫富差距,让社会的各个群体、每一位公民都能共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浴着经济发展的光辉,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实现多元化的幸福。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