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从FDI视角看中国改革的困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汪晓波

  谁在出售中国?谁在购买中国?

  这样的提问方式,总是很容易吸引注意力。尽管关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作为,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华裔经济学者黄亚生用《出售中国》(“Se
lling China”)作为其研究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问题的英文版书名时,学术界依旧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不过,这本书的中文版书名《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则显得更为平实和学究。

  根据

商务部的统计,2005年以来,中国无论是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还是FDI的数额,都出现了连续数月下滑局面,资源供给不足以及全球引资竞争加剧等都是其中原因。这个现象的出现,跟最近一些年来中国引进FDI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有所区别,但是从趋势上来看,中国的FDI总体是强劲的。

  中国的吸引力,让业界和学界的许多人为此感到自豪,并津津乐道。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份自豪不无理由。声称“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成功地规避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改革路径中的陷阱,在1978年迄今的改革和开放进程中,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面成绩显著,其他的社会事业发展也为世界瞩目。而引进FDI数量的巨大,成为判断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符号之一。

  不过,同样是针对FDI,华裔经济学者黄亚生却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去解读。在他看来,中国大量引进FDI,是因为中国经济存在某些本质弱点的表现。黄先生更进一步指出,中国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外资依赖症。黄的结论,似乎与学界对FDI的主流认识产生了矛盾——FDI,在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的同时,竟何以成为中国经济体制制度性缺陷的表征?如果仔细分析黄的论证和调查过程,却又不得不承认其结论的合理性。

  在黄亚生的理解里,中国经济的本质弱点在于,国内企业的

竞争力相对不足,无法为新的商业机会提供资本。国有企业的缺乏效率已是常识,而因为企业的体制性主从秩序和严重的市场分割等原因,使得民营企业同样发育不足。企业体制性主从秩序的形成,既有意识形态原因,也有利益集团的本能反应——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不同原因在不同阶段产生效力的程度也不时发生着变化。中国经济的内在弱点,反给予了FDI最为宽阔的舞台。许多外国商人在一脸真诚地赞美着中国的时候,很实在地分享着中国经济成长的好处。

  黄亚生并没有否认FDI对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贡献,他只是强调了因为外资依赖症而可能付出的成本。有一个问题时下经济界议论得很热烈,那就是“以市场换技术”的失败——这多少缘于外资依赖症。事实上,压制民间企业成长的同时,也压制了外资企业的质量。在一个竞争远不够充分的市场里,经济主体本应有的潜力被遮蔽了。

  这不是FDI的错。但是,在人们理性地审视开放究竟有没有过度这个极其重要的命题时,也该把视线同时投到改革战略和改革速度的反思上。在这里,黄亚生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黄的思考,使人们可以更客观地去看待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

  改革需要成本,不改革也需要成本;改革速度过快需要成本,速度过慢也要成本。黄亚生先生的贡献在于,他从FDI这个别样的视角,指出了中国改革战略值得反省之处,正如该书中所写到的——中国的局部改革,尽管成功地扩大了市场的范围,却至今未能够解决中国经济中与分配无效率有关的许多问题。正视局部改革的不足,在改革的宽度和深度上进一步着力,是这个转型中的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一些领域改革速度过于缓慢,已经付出了代价,而减少成本的路径,应当成为决策者必然的选择。

  (《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美 黄亚生 著新星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定价:38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