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资源价改不等于涨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00:2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邓聿文

  在本次资源价改中,从有关部门出台的措施来看,具体思路包括两点:一是逐步调价,使各类能源的价格向国际市场价格靠拢;二是对几种主要能源产品的价格实施配套改革,使其相互之间的比价逐步趋于平衡。毫无疑问,这种改革思路对于处在上游的资源和能源行业与企业,是有利的;而对于下游加工制造行业和企业来说,由于其长期依赖廉价资源,再
加上市场竞争或政府限价,无法进行价格传导,将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从国际产业分工来看,中国经济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层,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还存在深层的不合理。所以,此种情况将使得资源改革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改革力度较大,则可能危及到许多企业的生存状况;而改革力度不够,又很可能难以撬动中国经济的结构升级和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不过,比起企业面临的两难处境来,资源价改中受到影响更大的还是广大群众。因为当前应对资源价格水平上调压力最大的是公共物品,如关系居民日常开支的水、电、交通、燃料等,这些价格过去是带有准福利色彩的,因此一直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管制,一般无法实现市场出清和完全的价格均衡,而一旦资源价格提高,居民的生活成本就势必要提高,在居民工资和福利无法同时跟进的情况下,居民必需生活成本的提高必将压低居民的消费偏好和倾向,影响消费内需的拉动作用。就此而论,虽然高增长、低通胀为资源价改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资源价改的结果却很可能反抑制居民的消费,从而不能"对冲"通缩。

  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是不是改革就一定意味着涨价?目前市场有种担心,以为价格市场化就必定导致价格上涨。其实这是误解。实践证明,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体中,凡是价格开放的商品,其价格总体不是趋向上涨,而是稳中有降。以粮食为例,其重要性远过于其他资源,但其价格与市场在开放后并未出现迅速上涨局面,而是保持在一定的供求基本平衡的水平上。这说明价格市场化对相应的生产供给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促进反馈。

  现在人们之所以有这种改革即涨价的心理预期,一是基于过去一连串价格上涨的经验;二是就改革本身来说,主要是我们的改革方式有问题。以生产要素为例,在行政管制之下,一些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源)价格既被低估,又处于垄断地位。对于这种资源价格的改革,应该先打破垄断,经过充分市场竞争,才会形成市场价格。如果只是消除行政管制,而未在引入充分竞争情况下就进行价格改革,居垄断地位的资源企业就很可能会倾向于强化其特殊利益,并给"浑水摸鱼"者提供机会,使中下游企业和居民付出巨大代价。所以,在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建立起来之前,完全放开价格,只会鼓励和怂恿垄断企业的转嫁行为,从而造成价格的上涨。

  本轮资源价格改革被市场普遍解读为中国最后一次的"价格闯关"。与上世纪80年代末的那次"价格闯关"相比,本轮闯关一是时机更有利,二是经验更丰富,但不利条件是,今日的

中国经济体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资源依赖型经济体,而且利益关系更复杂,贫富差距更悬殊。所以,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关"不可不闯,但须慎而又慎,要准备充分的资源供给,以便价改引起物价连串上涨时平抑物价。应牢记,资源价改的目的不是让价格上涨,而是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平衡供求,促进资源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有效供给的能力,包括现有资源的替代品的开发能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