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廉价背后有猫腻 揭穿花生油纯正谎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 23:34 新浪财经 | |||||||||
徐迅雷 2月12日元宵节这天中午,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把镜头对准了我们天天要吃的食用油,揭穿了花生油的“纯正”谎言。 食用油与人体健康关系紧密,比如橄榄油最有利于人的心脑血管健康,它的价格也最
央视的镜头对准了广东一些地区的“生产厂家”,那厂里根本就没有花生原料和压榨机器,是将购入的散装油,灌装到漂亮的瓶子里就卖出去了;被重点曝光的“金福龙牌纯正花生油”,就是以此油来“勾兑”彼油,其亚麻酸含量严重超标,“超出国家标准规定近18倍,属于不合格产品”。因为它价位低,倒也卖得不错。 商人逐利,利用百姓难以辨别“此油”与“彼油”的区别,制造“纯正”的谎言、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坑害老百姓,这在当下似乎也不奇怪;可是奇怪的是,你还真不知道监管部门“干什么吃的”。其一,近几年出现的“花生调和油”,是以花生油为主,使用大豆油、菜籽油等其他食用油调和而成的,竟然至今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其二,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关人士说,有关部门至今还没有对花生油产品进行过全国性的质量监督抽查,而目前“不仅仅是纯花生油产品存在掺假现象,其他价格较高的食用油同样存在这种问题”。 我不知道,去监管与老百姓一日三餐都有关的食用油,是不是管不出“油水”来,所以 也就懒得去管了。要不是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在那里“狗拿耗子”,我还真不晓得食用油里面还有这等“油腻”的“猫腻”。《每周质量报告》在节目的最后,“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如何鉴别搀假的食用油,这就像教导污染河流下游百姓怎么把水澄清了再喝,用心良苦却作用不大。“墨菲法则”里有一条“罗伯特香肠法则”,说的是爱吃香肠的人,绝对不要去观看香肠的生产过程,因为香肠制作过程看了实在让人倒尽胃口。德国一代名相俾斯麦也很幽默地说:“世上有两物,爱好者不要去观察其制作过程:一为香肠,一为法律。”事实上,普通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机会去观看食品的生产过 程的,如果不是《每周质量报告》的镜头对准了包括食用油在内种种食品生产过程,我们还真不知道那包装精美的食品是如此的“倒胃口”,甚至损健康。而监管者是拿了纳税人的钱的,去监管“倒胃口”的生产过程是你的职责,你不去好好监管看得见的“倒胃口”,那么,多少百姓最终会被害得“倒胃口”? 那藏在花生油里的“纯正”的谎言,是真实的谎言,而在“纯正”之外,还有多少“正宗”的谎言、“正规”的谎言、“公正”的谎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