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央企向国家分红 赚钱净落自己口袋将一去不复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 13: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陈 中

  中央企业多年来不给国家分红,这事大家不知道也就罢了,一旦知道了,就会觉得匪夷所思。连央企们自己都觉得不应该,所以对要上缴红利也没什么反弹。看来赚钱净落自己口袋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央企要向国家分红,是瓜熟蒂落,再自然不过的事,没什么好说的。

  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目。2005年央企的总利润超过6000亿。要知道国家去年的总税收破了纪录,也才是这个数目的五倍不到。在财税部门的辛勤努力下,可谓连掉在地上的芝麻都拣了,一年也就增加了5000亿税收,却居然对唾手可得的那么大的一个西瓜视而不见,实在令人啧啧称奇。

  西瓜现在是有了,但由谁来采摘和分配呢?

  新年开初,国资委就高调地表示今年要落实编制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算通常只是规划未来如何花费,但这个预算也将包括资金来源方面。于是有人就理解为国资委要将央企利润分红纳入自己的收入之中。

  国资委为国务院直属的特设机构。当初为了避免政企不分,才将国资委定位为特设机构,而非明确意义上的政府部门。所以通俗点儿讲,国资委和国有企业本来就是一家人,只不过是家长而已。既然是一家人,如果国资委出面将红利拿到,并不上缴财政的话,就等于国家仍然没有享受到“收益权”,也就实现不了向公共财政的转移性支出,老百姓仍无法从中受惠。

  就这一点讲,即使分红是通过国资委收取的,国资委也不可能将之全部截留,势必要将大部分上缴财政。否则这跟以往国家没有参与分红没有什么区别。

  再者,就收取红利的技术手段来讲,国资部门目前没有结算渠道,要建立新的结算渠道并非短期内能完成。所以利用

财政部现有的财政收支渠道征收红利便有更大的可行性。

  至于国资委编制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于将国企改制重组成本、对现有企业补充资本金、监管费用以及企业重大投资支出等列为支出项目,有人也担心国资委独立编制预算会产生“多多益善”、“实报实销”的资金浪费问题。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如何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做到足够详细和透明,国资委应吸取以往财政部制定公共财政预算的经验与教训。由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针对企业的,所以应以企业财务预算的标准要求,尽可能具体而微地建立详细的子目录预算,使人大和公众能够了解每笔钱的来龙去脉。一旦通过,不能轻易更改。在执行过程中,也要随时接受监督。它的成功,也为整个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另外,国资委不能独立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预算是公共财政预算的附加预算。公共财政曾经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项改革支付成本,如前不久财政部才给予中石化100亿元的补贴,这就决定了国有资本预算必定与公共财政预算“血脉相通”,紧密相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属于公共财政预算并为之服务,不仅要纳入公共的框架,还要依托于现有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虽然国有资本预算可保持相对独立性,但其作为公共财政的附加预算的天然本质不应改变。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能完全独立,杜绝一家说了算,从而减少问题的出现。

  在1月23日举行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已表示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原则问题上,国资委和财政部已达成一致意见。

  总之,国企的分红果实不应成为个别部门的利益。不管是哪个部门帮我们摘瓜分瓜,老百姓最终才是吃瓜的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